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祀祖先。“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祀祖先。
 

图说更多>>

  •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 上元放灯是在陆地,中元放灯则是在水里。放河灯是中元节比较重要的一项活动。上元放灯是在陆地,中元放灯则是在水里。放河灯是中元节比较重要的一项活动。
 

赏析更多>>

  • 电影《花漾》通过唯美的画面和哀怨的音乐完整勾画出了中元节的瞬间光影。电影《花漾》通过唯美的画面和哀怨的音乐完整勾画出了中元节的瞬间光影。
  • 电影《花漾》以凄婉情调,展现出传统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深层美学诉求。电影《花漾》以凄婉情调,展现出传统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深层美学诉求。
 

诗词鉴赏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清 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清 王凯泰《中元节有感》

分享到

以“中国情人节”的名义,七夕节热闹非凡。“可七夕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呢?”民俗学家翟鸿起:“织女和牛郎都有两个孩子了,这能算是情人关系吗?”面向传统,太多类似的牵强附会让人哭笑不得。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在“七夕”被扭曲的身后,还有一个尴尬的“中元节”呢?它曾被我们祖祖辈辈所珍视,如今,它却悄无声息。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遗忘了“中元节”?[摘自2010年08月19日《北京晨报》]

中元节为何被叫做“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中元节是如何消失的呢?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同时,人们对中元节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的思想,所以中元节没有得到重视;其次,将中元节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人们普遍认为,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中元节曾有哪些习俗?

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这一节日里要祭祖,祭祀五代以内先人。放荷灯:荷灯又叫河灯,样式很多,普通人家多是在茄子上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油与灯捻,做成简易河灯。灯会:即小孩举“莲花灯”游街。送羊:此说源于沉香救母,沉香劈山后欲追杀舅舅,二郎神无奈,只好许其每年中元节赠羊两只,因二郎神和沉香的母亲都姓杨(羊),且羊通“祥”,舅舅送羊遂成节俗,但真羊太贵,故多是送面做的羊。

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改变

清明节偏重于“上坟”,在春暖花开、草木开始生长的季节,去祖先的坟茔前拜祭,而中元节则偏重于情感上对祖先感谢与追思。一直以来,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在发展创新,只有大力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才能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