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 十三朝古都的璀璨记忆

宦 佳

2020年02月25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十三朝古都的璀璨记忆(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在那座城里,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畅快肆意,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恢宏,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的热闹繁华,也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平静祥和。

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开始,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如今,数千年的光阴浓缩在西安博物院中,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璀璨与荣耀。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安博物院时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在这个集古代文物、建筑与现代化展馆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你可以读到周秦汉唐的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脉。

呈现千年古都变迁

2007年5月18日起,由著名建筑师张锦秋设计并主持建设的西安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占地245亩的博物院包括三部分:博物馆、唐小雁塔古建筑群和城市公园。像这样馆、塔、园三位一体的建筑布局,在全国博物馆界可谓独树一帜。

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皇家佛寺,也是唐武宗毁佛浩劫后仅存的四座皇家寺院之一,位于唐长安城中轴线东侧。寺内有塔,原名荐福寺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是中国早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时把“雁塔”之名带回中国,于是后人把唐慈恩寺内用来安放玄奘带回经书的塔称为“大雁塔”,把形似大雁塔但规模较小的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小雁塔原有15层,上有塔刹,下有地宫。历经千年风雨,塔顶、塔刹损毁,现存13层,高43.3米。小雁塔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上的宗教遗迹,2014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博物院的正门对着西安市朱雀大街,也是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从唐至今,这条朱雀大街名称未变、位置未变,仅是宽度比唐代时“缩水”不少。这正是古都西安的奇妙之处——今天的西安市区,与唐代的长安城区几乎完全重叠。

进入博物馆中央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一幅古代西安都城变迁图。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周文王建立的丰京和周武王建立的镐京,到秦咸阳城、汉长安城,再到隋唐时期的长安,共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时间长达1100多年。

地下一层展厅陈列着一座木制唐长安城模型。这座模型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和史料记载,按照1:1500的比例缩制而成,清晰显示了唐代长安城市样貌。唐长安城面积有84平方公里,由宫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构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1.4倍,是今天西安城墙范围内的7.5倍。从模型上可以看出,廓城内有东西向大街14条、南北向大街11条,纵横交错的25条大街将廓城划分为110个封闭式的里坊,正如白居易诗中描述的那样,“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大明宫、东市、西市、慈恩寺、朱雀大街……这些唐代的街市、建筑,今天依然留有遗迹,是西安人生活中熟悉的一部分。

展示历代文化瑰宝

“西安博物院作为一个市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超过很多省级博物馆。藏品序列完整、品类齐全,众多精品文物见证了历史上的西安作为世界文明古都所具有的繁华气象和独特地位。”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钧说。据统计,西安博物院现有藏品1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石雕、书画、碑帖等。院藏古籍8920部,有35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西安城市发展史为主线,分为“千年古都”“帝都万象”“府城西安”三部分。各个时代的瑰宝汇聚在展厅中,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西周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达到顶峰。西安作为京畿之地,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全、造型精,很多器物上刻有铭文,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西安博物院展出的西周永盂,造型浑厚,两侧有耳,器身饰有丰富精美的纹饰,腹内底铸有铭文123字,详细记载了一次授田仪式。这段文字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土地分封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

秦阿房宫遗址出土的高足玉杯,色青泛黄,晶莹润泽,造型丰满浑厚而不失秀雅,纹饰繁复多变,研磨抛光极为精细。从它硕大的体量和非凡的艺术品质来看,这件玉杯当属帝王用品。

唐代长安城是享誉世界的繁华都市,金背瑞兽葡萄镜、鎏金走龙、白玉错金牌饰等精美文物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发达、工艺的精巧。“唐三彩”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西安博物院收藏了数百件珍贵的三彩器,其中一件腾空骑马俑尤为独特。它由骑手和奔马两部分组成。骑手为胡人少年,身着蓝色长袍,端坐马背,双拳作控马状。马体形彪悍,作腾空跃起状,颈上鬃毛直立,马鞍后有白、绿、黄三色相间的袋囊。这种腾空飞奔的造型,在目前所见的三彩器中绝无仅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马的神态和肌肉健壮的腿部雕刻得细致传神。唐三彩中蓝釉比较珍贵,这件作品上多处施有蓝釉,价值非凡。

创新讲述“长安”故事

“西安这座城市的文明,某种程度上就是浓缩的华夏文明。仅用静态的文物展示让观众来了解历史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展览品质,通过多种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讲述‘长安’的故事。”王锋钧说。

近年来,西安博物院设立“乐知学堂”教育体验中心,举办“乐知大讲堂”“快乐中华节”等公益文化活动,开设“长安古乐”非遗文化演艺厅,以公众喜爱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西安博物院的活动办得不错,我经常带孙子来参加,让他一边玩一边学习咱们西安的历史。”在游客服务中心,笔者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咨询社教活动详情,对于接下来要举办的活动充满期待。

2019年,西安博物院接待观众34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1%。“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做好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的同时,把展览办得引人入胜,把文物承载的历史故事讲述得深入人心,用多元化思维拓展视野,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功能。”王锋钧说。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焦隆、周婉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