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张旭永

2020年05月07日14:04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红古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有序推动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红古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让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近日走访,记者了解到,红古区优化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8万亩,以花庄镇为示范,在红古镇、花庄镇、平安镇大力推广“山东寿光”模式。

  该区大力推广第六代标准化日光温室,新增设施农业500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档。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独一份”“特别好”“好中优”“错峰头”,培育具有独特品种、特殊品质、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实施“四千五万”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千亩樱桃、千亩草莓、千亩苗木、千亩花卉4个特色种植基地和志荿万只育雏鸡、金翔10万只蛋鸡、中植10万头生猪、鑫源10万只肉羊、绿源5万只大闸蟹5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力争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以上,持续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

  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该区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谷”,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大力推广“红龙古”标志品牌,加快创建“红古高原皇菊”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高原夏菜”“设施草莓”“樱桃”“旱砂西瓜”等农产品品牌价值。

  该区完善区、镇街、村三级监管体系,加强农资、农产品追溯及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健全监管体制,完善农产品生产诚信体系和“红黑榜”管理制度建设,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实施废污处理、资源利用、节水节能系列工程,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推动秸秆、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企业1至2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该区依托兰州伊利乳业、兰州鑫源农业、兰州新希望等知名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现代农业联合体经营模式,强化产供销对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奶牛、生猪建设项目的支持,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扩大畜禽养殖规模,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养殖业。

  该区立足国家甘青藏旅游带“黄金驿站”发展定位,深度开发自然遗迹、文化遗产、现代农业优势资源,主动融入沿黄旅游带建设,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四村旅游经济带、米家台幸运果玩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创建市级旅游示范村镇2个,举办首届跨省中田协A类赛事河湟之旅·马拉松赛,继续办好河湟文化旅游节、山地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品牌活动,打造“河湟龙城·兰西驿站”旅游IP。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红古区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完善工程建设、验收、监督检查机制,年内建设5000亩。实施47个坪台地连接线道路工程,完善坪台地上水、供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再造一个红古川”目标。实施金砂台提升改造项目,推动马家台、薛家台、河湾台等9个已开发坪台地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构建“一台一产业、一坪一特色”新格局。

  该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机制。实施湟惠渠、谷丰渠灌区渠道节水配套改造除险加固及湟惠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衬砌田间渠道20公里,改造灌渠险段5公里。大力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以蔬菜、瓜果、畜牧、苗木等产业为重点,着力发展大棚温室栽培、工厂化育秧、喷微灌和养殖配套设施。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加快鲜玉米、马铃薯、草莓等良种繁育基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令望海

(责编:周婉婷、焦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