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整治使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美丽乡村款款走来

张万宏

2020年09月07日14:38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美丽乡村款款走来

今年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目前我市人居环境的基本情况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些事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是社会颇为关注的话题。日前记者从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活动和推进会上了解到,经过3年的整治,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呈现出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面貌,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居住环境提升“新颜值”

“我们从去年9月份就用上了无害化厕所,不仅干净,还很方便,比以前的旱厕要好得多。”9月3日,永登县大同镇王家坪村四社村民李远发谈及自家厕所时如是说。

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活动中,从龙泉寺到大同镇,从柳树镇到河口古镇、柳泉街道,不论是乡镇街道,还是乡间小路,到处都干净整洁,垃圾箱等基础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卷。

龙泉寺镇瑞芝村1915号院落里,金桥富路的墙画赫然醒目,硕大的院子里绿树成荫,干净整洁。22号院落里的苹果树上,硕果挂满枝头,出锅不久的新鲜玉米、洋芋味飘香四溢,一幅质朴的烟火气息。户主高金太说:“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都比以前好得多,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柳泉街道西坪村里,宽阔整洁的街道旁,“美丽西坪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的标语格外醒目,太阳能路灯、垃圾箱等基础设施样样齐全。

“垃圾死角被清除,村道的“颜值”提升了,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饭后出门遛弯心情都舒畅了……”陈先生介绍说:“去年,村上对所有的道路都进行了整修,还安装了下水设施,再也不怕雨雪天泥泞出门了。”

记者注意到,近在咫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生态体验园里,梨树、枣树、苹果树、李子树,一望无际,枝头上挂满了果实,村民们采摘着熟透的果实,让前来观光的人们品尝。

从“局部美”到“全域美”

“建设美丽村庄,人人有责。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我们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村庄风貌整治中,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在9月3日观摩活动中,永登县龙泉寺镇党委书记陈光华娓娓道来,“首先拆违治乱,让村貌美起来,基础改造,让村貌靓起来。在垃圾治理中,我们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清理、自我保洁意识,推行‘每天一毛钱、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处理经费自筹制,常住户每户每天缴纳1毛钱,用于网格保洁员工资发放和设施购置,实现垃圾治理‘大变局’。”

不论是土门川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项目,还是瑞芝村户厕改造及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以及王家坪村、柳树村户厕改造、粪污处理和村庄清洁行动,无不透视出我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取得的成绩。广大农村居民用上卫生厕所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乡村善治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知重负重的辛勤付出,也为兰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坚定了信心,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底气。

3年来,我市先后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6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6个、区县级美丽乡村80个、环境整洁村386个、清洁村庄656个、绿化村庄415个,拆除危房7023户,改造农村土炕40500户、土灶3800户,农村“十四乱”、“视觉贫困”等影响村容村貌、群众生活等突出问题加快消除。

同时,全市新建“四好农村路”1153.2公里,新建生命安全防护工程77.9公里,改造危桥52座,农村公路和桥梁日常养护全覆盖,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汲取“营养”补“短板”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的福祉、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以及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来说,将从兄弟县区的工作中汲取‘营养’或‘养分’,创新思路,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当日,参加观摩活动的皋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俞艳芳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从此次观摩情况来看,虽然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在认识、手段、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为此,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持续巩固成效,突出问题导向,加大攻坚力度,建立长效环境综合监管机制,让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改观。

推进会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盘家底、找问题、理思路、定目标、谋项目、添动能、补短板”的要求,聚焦我市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研判形势机遇,准确把握困难挑战,精准谋划部署安排,真抓实干,确保“十四五”期间我市“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同时,还就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就业扶贫等方面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以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责编:焦隆、陈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