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祖国西北内陆的甘肃省,长期偏居一隅,苦于封闭。近年,甘肃省凭借“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大力推进贸易通道和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形成“陆空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仲春,万物生机勃发。在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枢纽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木材原料进行加工。
虽然这只是一家普通的木材加工企业,但其上下游产业链的贯通,正是甘肃“一带一路”建设的缩影。
企业总经理于济涛告诉记者,公司使用的木材来自俄罗斯,从兰州新区铁路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提供了稳定的进口渠道。
“大多数家具类企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就是可以依托便捷的海运进口木材。如今,中欧班列稳定开行,也让内陆企业得以接触这一行业。”于济涛说,中欧班列相比海运更节省时间。今年1月,该企业第一批木制品已顺利出口。
原料进口、保税加工、全球销售……在兰州新区,中欧班列和综合保税区“联袂上演”的通道经济商业模式日渐成熟,西北内陆借此加速加入全球贸易产业链。
今年2月,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相互合作,将原产自乌克兰的3万吨、货值813万美元的玉米,进口至广西钦州港,再借助“陆海新通道”进口到兰州,用于饲料加工。“陆海新通道”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粮食进口大通道”。
以通道为载体,建园、集货、聚产业,甘肃向外开放的触角不断延伸。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主任李建亮介绍,截至目前,甘肃已经形成了中亚、中欧、南亚、“陆海新通道”四大成熟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兰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甘肃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7.8%,尤其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欧盟、东盟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倍增。
甘肃还大力推动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木材口岸、肉类口岸、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境水果和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等“遍地开花”。仅在兰州新区,就有兰州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兰州航空口岸等,形成“开放矩阵”,与国际班列相互配合,奏起了属于西北内陆的“开放乐章”。
如果说国际班列赋予古丝绸之路以活力,让甘肃开放的触角得以延伸,那么“空中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陆空联动”形成的合力,则为甘肃“开天辟地”,极大地缩短了开放的时空距离。
今年3月12日,一架来自柬埔寨金边的货运飞机满载15吨芒果干飞往甘肃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货物卸载后,重新装载约12吨百货产品,飞往巴基斯坦拉合尔。这标志着去年打通的“东盟—兰州—南亚”航空货运通道恢复运营。
负责航线运营的甘肃口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程琳说,中国、东盟、南亚三地贸易互补性很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国内企业与南亚经贸联系愈来愈密切。 面对中国地图,你会看到,甘肃并不偏远,而且兰州市就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又占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带,区位优势显著。
“选择兰州为基地,开辟航空货运通道,既最大限度减少了从浙江、广东等货物产地的集货半径,又靠近南亚消费市场。”程琳说。
近年来,甘肃开通了去往南亚的公铁联运货运班列,这也被认为是甘肃最具特色的国际班列。
2016年,兰州至尼泊尔加德满都公铁联运班列顺利开行,广东、浙江等地生产的家电、服装等产品以及青海、甘肃的化工产品经组装后,先通过铁路运输至西藏,再通过汽车运输,经西藏樟木、基隆等口岸出境,最终运抵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成为国内最早开行的南亚公铁联运班列。2018年,兰州开通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南亚公铁联运班列,行程全长4500公里,比海运缩短近15天。这是甘肃打通的第二条通往南亚地区的国际货运通道。
如今,兰州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同时开通南亚国际班列和南亚全货机航线的城市,架起了中国西北通往南亚的开放桥头堡。(新华社兰州4月7日电)
陇南市武都区:茶韵飘香 文旅共融 活动现场。武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兰州6月30日电(记者黄帆)6月26日至28日,甘川陕毗邻地区(九寨沟—武都)文旅环线战略联盟武都区第二次会议暨陇南市茶旅融…【详细】
甘肃金昌:诗韵飞扬 共绘“镍都”新篇章 金昌诗会现场。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人民网兰州6月30日电(记者黄帆)6月29日晚,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文联、金昌市人民政府、金川…【详细】
竞赛现场。人民网记者 高翔摄
“技”护大国粮仓 甘肃500余名“粮工巧匠”同台竞技 人民网兰州7月1日电 (记者高翔)6月28日至30日,2024年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安全仓储管理技能竞赛在兰州新区举办。来自甘肃省…【详细】
游客正在唐汪镇杏子采摘基地游玩。人民网记者 高翔摄
甘肃省东乡县:又是一年杏黄时 硕果飘香挂满枝 人民网临夏7月1日电 (记者高翔)6月30日,2024年东乡县第三届民族文化艺术旅游暨唐汪杏子采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唐汪镇杏花村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