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甘肃要闻

兰大旱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苏家英
2021年09月19日08:52 | 来源:甘肃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兰大旱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兰州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与调控模式,将随气候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这对因地制宜制定我国旱区的生态管理与保护政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比如,在低干旱水平区域,植物多样性及其生产力,是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关键限制性因素;而在高干旱水平区域,更应优先保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据介绍,我国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3%,是黄河流域生态屏障、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建设的重要区域,其生态安全直接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的实现。但近几十年来,全球旱区都在面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风险,因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尤其多功能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

自2013年以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建明教授团队,通过在我国北方旱区建立东西横跨近5000公里直线距离的自然样带,连续多年进行野外大规模调查取样,收集样品、数据2万余份,结合室内控制实验,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探究了我国北方旱区生态系统土壤多功能性与植物、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古菌)多样性间的内在关系,及其沿干旱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9月9日以《干旱驱动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多功能关系的转变》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责编:焦隆、王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