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人民日报看甘肃>>人民日报看甘肃

二十年来,甘肃定西与浙江金华、福建福州、山东青岛携手,接力造林——

三片生态林 东西协作情

本报记者 宋朝军
2024年05月22日14: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片生态林 东西协作情(美丽中国)

在金华林,陈正斌查看云杉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在青岛林,刘国权养护紫叶稠李。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核心阅读

20年来,浙江金华、福建福州、山东青岛先后与甘肃定西开启东西协作,在荒山上种下三片生态林。黄土地上,四地干部群众在植树造林中亲密合作、因地制宜、探索方法、传承经验,写下友谊佳话。

甘肃定西,东山之上,林木茂盛。

这片林子叫金华林。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陈正斌从一棵棵3米多高的云杉边走过,想起20年前,在浙江金华市协作帮扶下,他和几百名干部群众一起种下这片林时,这座山还是黄土荒山,新栽下的云杉,当时只有一米二高。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长期以来干旱少雨、生态脆弱。20年来,浙江金华、福建福州、山东青岛先后与甘肃定西开启东西协作,生态造林始终是重中之重。

2004年,金华林第一棵树种下;

2017年,福州市与定西市确立对口帮扶关系,福州林渐成规模;

2021年,青岛市和定西市开始结对帮扶,青岛林建设如火如荼……

四地干部群众用好协作机制,传承造林经验,开拓创新方法,在黄土荒山绘就青山长卷。

四地干部群众亲密合作,接力植树

312国道从安定区青岚山乡横穿而过,路边,金华林郁郁葱葱,王元的家就掩映其中。

74岁的王元是花岔村村民。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山上一片荒芜;而今,山上枝叶繁茂,自家小院也种上了牡丹、郁金香。

金华林之前,咋不种树?

“种了,种不活。”王元说,“春天栽树,有时树都活不了几个月。”

面对成片荒山,科学规划势在必行。

2004年,金华市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当地干部交流后,决定采取“整乡整村整流域推进”模式,打破乡村行政区域界限,按山系、流域确定工程项目区,整体推进、规模治理。

“这种模式,考虑到了这几座山的特殊情况,不仅规模化种树,还和治理水土流失结合起来。”陈正斌说,双方立足当地自然条件,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法,栽植当地适生的侧柏、山毛桃、柠条、红柳等生态树种。

定西与金华紧密合作,用3年时间在凤翔镇、巉口镇、内官营镇、鲁家沟镇和青岚山乡等地造林5万亩。十几年过去,这些林木的存活率,至今保持在95%以上。

规划制定要科学,技术应用也要科学。

定西城区南山上,有座福州亭。陈正斌指向远处茂密的福州林,“这里一向缺水缺肥,没想到还能荒山变林海!”

福州林地处凤翔镇中川村和李家岔村,是定西最缺水肥的地方之一。常年的雨水冲刷,使这里黄土裸露,腐殖质层薄,土壤营养成分极缺。2017年起,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张国防和黄秋良等专家团队来到这里,10多名技术骨干扎根一线。

土地贫瘠、缺肥,就给苗木配好“营养餐”——树坑中,团队加入专门调配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养分慢慢释放,能满足苗木长时间生长需求。

干旱、缺水,就制定全套节水方案——团队选择侧柏、云杉、山毛桃等耐旱树种,福州市在对口帮扶中,在这里建了多个1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缓解灌溉难题。

福州林建设先后历经四期,近200万株各类苗木在这里茁壮成长。2021年起,青岛林启动建设时,青岛农业大学专家学者借鉴金华林、福州林造林经验,引入紫叶稠李等苗木,定西的生态林,又多了更丰富的新意。

“造林有一般经验,也有特殊需求。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应用技术,每一片林都各有精彩。”陈正斌感慨。

专家团队精心指导,统筹当下与长远

“一个山头上几万个树坑,47厘米深和50厘米深,差别大吗?”起初,看到福州来的专家拿着卷尺测量树坑深度,陈正斌有些惊讶。

专家给他算了笔账——如果挖坑时少3厘米,当下看起来没啥,但后期施肥、种苗、栽植、浇水、覆土都会受影响。拿浇水来说,树坑浅一些,蓄水就会差十几斤。遇到旱情,树苗要挺过最难的几天,这十几斤水至关重要。

双方一拍即合,精细化栽植成了福州林栽植的原则。选什么苗木?苗木要多高?株行距达到多少?树坑挖多宽多深……福州团队的专家、技术人员精心测算,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环节监督,发现不合格的立即返工。

现在,福州林种植成活率高达98%。精细化栽植,还为后续苗木管护打下良好基础,“以往粗放式种植的云杉,差不多1年长5厘米;在福州林,云杉1年抽高20厘米以上。”定西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精细化栽植是必须,网格化管护是必然。”陈正斌补充。

在金华林花岔村片区,当地划分出不同网格,由花岔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黄得俭带领9名网格员进行管护。网格员每天会在划定范围内巡查,并定期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截至目前,定西市建立了由7432名四级林长组成的责任体系和11545名护林员、草管员组成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生态林也是富民林、文化林

青岛林中,一棵7米高的紫叶稠李冒出新叶。“紫叶稠李是青岛林的特色,春天绿叶白花、夏天树叶变紫,秋天又变成红色,美得很!”正在管护苗木的贾国祥介绍。

作为定西东林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贾国祥从2021年青岛林开始栽植时就全程参与。3年多来,他不仅看着树木茁壮成林,自己的生活也由此改变。

东林苗木是一家本地合作社,但多年来发展动力不足、效益不高。转机出现在青岛林建设中,两地创新协作模式,东林苗木等本地苗木合作社成为重点供苗商。去年,东林苗木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合作社不仅生存下来了,还通过供应高品质苗木,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丰富度。”合作社负责人刘国权表示。

现在的青岛林,刺槐、河北杨、榆叶梅、香花槐、早酥梨、大接杏等近百万株各类苗木生机勃勃,配套道路绿化30公里,青岛林成为集生态修复、经济林果、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生态林,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森林景观。青岛协作定西第二批挂职干部工作组组长马晓晖介绍,截至目前,青岛累计投入超过1.3亿元用于定西生态林建设,植树造林超3万亩。

“生态林也是富民林、文化林。”陈正斌说。福州林离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山脚下,护林员牟世明创建的农民美术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上山后,合唱队、晨练队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福州亭。金华林虽离市区稍远,但树木高大茂密,成了定西市民的郊游热门地。

生态林让群众得到实惠——当地将30名农民选聘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收8000元;吸纳6000余户村民参与造林务工,发放工资超3000万元……2019年,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

吸收东西部协作生态林建设经验,近年来,定西打造了一批城市生态功能区、廊道生态屏障区等,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十四五”以来,完成造林封育188万亩,新栽和提质增效经济林果17.12万亩,产值19.37亿元。

“翘首旱塬,再现秀美山川”“举目千山葱茏”“陇山坂兮莽莽苍苍”……这是来自三片生态林的纪念碑文。青山茂林,写下20年东西协作的一段友谊佳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2日 第 14 版)

(责编:焦隆、王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