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人民日报看甘肃>>人民日报看甘肃

甘肃庄浪:“蔬”写高原致富经

杨子岩
2024年09月24日10: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甘肃庄浪:“蔬”写高原致富经

日前,记者在甘肃庄浪这一传统农业县调研时发现,当地除发展传统苹果产业外,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链,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南湖镇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园区,最为醒目的,是240多座整齐排列的高原夏菜大棚。

由于高海拔、日照足、温差大、无污染,庄浪发展高原夏菜项目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生产的蔬菜品质上乘、营养丰富、菜香浓郁,深受消费者欢迎,也吸引不少外地种植大户投资。

园区分为三期。高标准蔬菜大棚项目属于第一期,由山东寿光企业投资5700万元兴建。2022年建成后,大棚对外租赁承包。

老翁是浙江人,叫翁记芳。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工人在生产线上对西兰花分拣、修形。南湖镇镇长王明珠跟他打招呼,他“嗯”了声算是回应,手里的活儿没停,拿刀削去西兰花的多余部位,转手放在身后的筐里。

都是熟人,王明珠便介绍起了老翁的情况。这两年老翁在庄浪承包种植西兰花。由于错峰梯次种植,从8月份起,可以连续采摘到10月份。看样子,老翁想在今年国庆节来临之前,再发送一批精品西兰花。旁边地上摆满了泡沫箱,胶带上印着杭州商超的字样。

园区第二期今年刚刚建成,投资1000多万,主要增加了育苗区、分拣区和储藏区。

旁边的玻璃育苗温室内,几个技师在忙着调试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后可实现精准控温、采光,实现无土化栽培育苗。”南湖镇文旅中心主任孙俊怡介绍。

外面的一些温室大棚,浙江客商承包用来种植奶油草莓。进入大棚内,苗儿长得正欢实。

“预计能在元旦前后上市,采摘价可达90元/斤,对外批发价40元/斤左右。”孙俊怡说,“采摘季还可以吸引游客,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今年南湖镇还与华中农业大学团队合作,建设完成了三期“板蓝根青菜多元化利用项目”,种植国家专利认证的“菘油一号”板蓝根青菜。板蓝根青菜主打“药食同源”,这在注重养生的广东很有市场。在生产标准化蔬菜的同时,企业还结合当地实际,建成占地10亩的板蓝根酸菜浆水生产加工线,将蔬菜加工成浆水青菜和酸菜。

“南湖镇预计年产板蓝根浆水800吨、酸菜900吨,年销售收入3400万元。”王明珠说。

据介绍,产业园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万亩。“政府搭建平台,通过‘园区化布局、项目化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来运营,完善产业链。”王明珠告诉记者,一、二、三期项目,就是把高标准大棚建设、贮藏保鲜设施建设与科技支撑和加工转化、加工能力结合起来,使果蔬产品能够及时被采收、储藏、保鲜、运输,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那么农民怎么增收?

王明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园区500多亩地,一亩土地流转费用700元;企业可吸纳周边1000多名村民务工,一般一人一天100元左右。产业园还吸引合作社入股,年底可享受分红。几项收入算下来,一年增收好几万元。”

村民还可以租赁大棚搞种植。南湖镇的90后崔新强胆子大,设施蔬菜项目建成后就承包了9个大棚种蔬菜。“每个大棚租金6000元左右,纯利八九万元,一年有几十万元的纯收入。”

庄浪河流域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在水洛河流域激起了涟漪。离城区不远的良邑镇,也建成了“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

“南湖镇产业发展较早,但我们的后发优势更为明显,主打一个‘智慧’。”良邑镇镇长李鲜鹏说。良邑的产业园引入的也是寿光的企业,但在大棚设计管理上总结了南湖镇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改良。棚区安装了最新的智能水肥一体机,每个棚里都有土壤传感器,可以做到精准滴灌、精准施肥。

庄浪县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坐落在南坪镇,总投资1.06亿元,占地508亩,建有300多座大棚,是庄浪县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的重点产业主体之一。园区主要生产黑木耳和榆黄菇。

“园区每年能生产约2000万个菌棒,产值5000万元左右。”产业园负责人刘锡福说,“我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高校、央企和超市都有供应。”

产业园的建成,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带动当地增收。“目前吸纳固定劳动力75人左右,每人每月收入4500元左右。还有200多人是临时召用,按天计费,月收入也在4000元左右。”刘锡福说。

如今,庄浪县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坚持链式发展,全县蔬菜产业已形成集蔬菜生产、种养结合、科技示范、三产融合的综合性农业发展模式,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03万亩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18.94万吨,总产值达到4.41亿元。当地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中,获得了更多的实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24日 第 02 版)

(责编:周婉婷、王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