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如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多位政协委员把脉献良方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大抓开发区建设、大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连续两年招商引资项目资金高位增长。今后的发展中,甘肃如何立足省情实际,更好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们围绕推动开发区建设、促进全省有色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能源与各类产业耦合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展开热烈讨论。
深化改革 加速释放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动力”
“甘肃省部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活,人事薪酬制度僵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产业集中度不高,承接产业转移层次低,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甘肃省政协委员杜健堂建议,甘肃应做足深化改革文章,加速释放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动力”;做好“创新驱动”文章,拓展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新蓝海”;做精“绿色能源”文章,加快塑造承接产业转移“新优势”;做深“服务保障”文章,加快培育承接产业转移“新生态”。
杜健堂表示,甘肃省应加快理顺开发区体制机制,推行“政企分离、管运分开”,建立健全“园区管委会+国有投资公司+社会化资本”开发建设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专业化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大力推动“园区事项园区办”。同时,加快建立与开发区管理机构隶属关系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系,科学划分财政收入分配比例,支持规模较大的开发区财政单独编制预算。
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为承接产业转移打下“升级牌”
“甘肃省发展有色冶金产业优势明显,但也还存在省内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不够、省内产业配套能力薄弱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甘肃省政协委员程少逸建议,甘肃应该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关键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增量上储,加大地质勘探,融合新技术找矿,为承接产业转移打足“资源牌”;增强甘肃省内企业竞争力,吸引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初加工产品向甘肃省有色冶金产业基地聚集,加强优势产业地位,为承接产业转移打好“合作牌”;立足原材料优势延链补链,充分发挥甘肃省有色金属原材料规模优势,促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多元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打造镍钴、铜铝、稀贵金属精深加工和动力电池与储能、氢能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甘肃省有色冶金行业装备、原辅材供应产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打下“升级牌”;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打精“未来牌”;推动新能源与有色金属产业融合发展,为承接产业转移打巧“要素牌”。
抢抓机遇 促进新能源和多种产业耦合发展
近年来,甘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光”无限,但仍面临风电项目建设放缓等问题。甘肃省政协委员张宏军建议,甘肃应打通政策堵点难点,推进碳排放双控落细落实;抢抓东中部产业转移机遇,鼓励以“新能源+”的方式积极招引绿色高载能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招引电解铝、半导体、新材料、算力产业、有色金属等领域头部企业布局项目,强化新能源就地消纳,促进新能源和多种产业耦合发展;统筹产业错位发展,加强省级统筹,科学集中布局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优先支持酒泉以风电光伏为主、金昌白银以储能产业为主的产业链做大做强,聚力打造在全国极具竞争优势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除此之外,还应加快建设零碳园区,打造西部绿电产品出口高地。
夯基础、补短板 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产业整体实力
甘肃省政协委员王燕表示,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强工业”行动,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兰州石化化工装备、天水电工电器装备、酒泉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甘肃省装备制造产业还存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层次低、创新能力弱、协作配套不强等问题和短板。
王燕建议,甘肃省应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对效益良好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奖补,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夯基础、补短板,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服务,积极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加快提升公共基础性平台功能,深入实施“一市一重点、一行业一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积极招引国内优秀平台企业;突出产业链招商,进一步健全完善链长制推进机制,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企业。同时,积极对接联合省内乃至国内、国际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围绕材料、关键工艺功能部件和控制系统等升级迭代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共享成果,吸引更多装备制造企业转移链接、集群发展。
全力打造量子科技“大场景” 促进量子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在量子科技产业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在促进量子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部署。”为进一步抢抓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机遇,做好产业承接工作,甘肃省政协委员陈江建议,甘肃省应加快构建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政策“大体系”,通过成立甘肃省量子科技发展规划论证组、出台量子科技产业化若干支持政策等为量子科技产业向甘肃省转移打开政策通道;全力打造量子科技“大场景”,以场景牵引产业,优先在金融、医疗、公安等系统开展量子通信示范工程,加快传统通信设施与量子信息技术融合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量子通信产业。同时,甘肃省应积极营造量子科技产业“大生态”,为量子科技产业向甘肃省转移培育优良环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