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健全完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98.2%,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深入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林草沙综合治理项目53个;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巩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3个百分点……”过去一年,甘肃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大保护大治理格局,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守护“母亲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省人大代表,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表示,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湿地群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大工程,与青海、四川协调联动共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切实提升上游水源涵养能力。
“我们将坚持一手抓保护治理,一手抓价值转化,努力让甘南的青山有‘价’,绿水含‘金’。甘南州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价值转化,继续扩大流域横向补偿范围,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形成生态保护地区与生态受益地区良性互动。将继续探索开展碳核算、碳评价等工作,申报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开发项目,实现碳汇交易‘零突破’。”杨武说。
省政协委员、白银市政协主席杜健棠表示,在白银市实施建设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深入实施以“五个黄河”建设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对于提升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
杜健棠委员建议,加强区域联防联治协同,着力建设生态黄河;深入推进水资源超载治理,合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着力建设安全黄河;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体系,着力建设绿色黄河;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约紧凑布局,减轻生态脆弱区的承载压力,着力建设幸福黄河;深入挖掘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根源和历史遗存,以文化带动更多社会力量融入黄河流域保护工作,着力建设文化黄河。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三北”“双重”等重点生态工程,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省人大代表、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今后的生态保护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作为一名来自林草行业的代表,我将认真学习、领悟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家园作出应有贡献。”
姜莉玲表示,民勤县地理位置特殊,将带头做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围绕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不断深化拓展“人人上、代代传、步步走、苦苦干”的防沙治沙民勤模式,采取固、封、造、阻、修、拓等措施,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筑沙漠绿洲稳固的防护体系。
省政协委员,武威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武威市委员会主委李昌廉认为,进一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是造福千秋的大事,对于全省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昌廉委员建议,加快推进区域联防联治机制,提升整体治理效果,细化“四水四定”措施,保障生态用水,以水定绿、以水定林,提升治沙科技与管护水平,科学选择治沙造林模式,坚持治用结合,推进沙区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治理新模式,释放治沙内生动力,全面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省人大代表、平凉环卫工作者刘三军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甘肃省各市县的城市垃圾处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环卫模式存在管理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均、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亟待通过创新手段进行突破。
“目前,甘肃省部分城市已开始尝试智慧环卫建设,但智慧环卫的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希望能够设立智慧环卫专项资金,支持智慧环卫技术研发,推动智慧环卫设备设施建设,加快智能设备的普及与应用,强化数据共享与跨部门合作,打造智慧环卫示范城市。”刘三军说,他和团队精心准备了《关于推进甘肃省智慧环卫建设的建议》,“希望通过建设智慧环卫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促进绿色发展,有效提升民生幸福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省政协委员张丽霞,曾常年在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从事市容环卫、垃圾治理、精致兰州建设等工作。张丽霞建议,扶持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加快构建甘肃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张丽霞认为,近年来,甘肃省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无废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效,如兰州市实施的“一站多能”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模式,在处理以畜禽粪污尾菜、厕改废水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的同时,突破了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等城镇废弃物处理难点,实现了全领域城乡有机废弃物“一揽子”处理模式,探索出了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途径,对全省各地形成城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示范效应。
张丽霞建议,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深化能源、碳排放权等要素市场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交易规则,加快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碳减排能力,为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注入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