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理论·时评

算法更透明 公众更安心(微观)

都 芃
2025年02月13日09: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算法更透明 公众更安心(微观)

“机票太贵,买不起,不去了”“再也不从你们平台买机票了,竟然这么贵”……春运期间,部分消费者在一些售票APP评论区留言“喊贵”,期望以此来影响算法推送,降低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引发热议。

如此反向“驯化”大数据,是否可行尚未可知,但它真切反映出消费者对“大数据杀熟”的不安和不满,需要认真对待。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出行、餐饮平台热衷于对用户消费偏好、使用黏性等进行画像,并据此对相同商品进行差异化定价,“精准”套路消费者,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利用算法干预信息呈现,侵蚀用户和劳动者权益,如诱导沉迷的个性化推荐、形成“信息茧房”的同质化推送等,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欲盖弥彰,是一种短视行为。这种暗箱操作,长期来看必会导致信任流失、口碑下降。

进一步推动算法公开透明、规范算法应用生态,已成为网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用户的普遍期待。近期发布的《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主要运行机制等。这是及时纠偏、防微杜渐之举,有助于净化网络风气,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诚然,算法有相当的专业门槛,普通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大数据时代,算法对生活影响巨大,人们不得不高度关切。主动提升算法的透明度,做好同公众的解释沟通工作,及时驱散信息迷雾,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对平台企业而言,算法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重要的商业秘密所在。哪些数据和算法可以公开,能公开到什么程度,应该以何种方式公开,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不过,优化检索、排序、推送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推动算法更加人性化,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比如,有的平台多次推动算法规则公开,根据各方反馈进行改进,将预计送达“时间点”改为“时间段”后,骑手因超时、差评等问题导致的异常情况减少52%,用户差评率下降67%;公开并优化出餐环节算法后,骑手每单等餐时长下降18%。有的平台为解决同质化推送问题,在页面中增设“此类内容过多”“推荐过多”等选项,给用户一定的选择权,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思路。推进算法公开常态化,更好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符合社会整体利益,也可以促使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规则实现长远发展,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作为数字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算法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股强大的重塑力量。从内容推送到广告投放,从餐饮出行到购物娱乐,算法的身影无处不在。当前,在构建数字生活的进程中,已有数十家互联网平台主动开展算法公示,以透明度换取信任度。期待更多企业加入进来,加快推进算法公开透明进程,和社会公众一起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使不断更新的算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可靠力量。

(责编:高翔、焦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