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近期北京市陆续出台了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月13日,北京市召开“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阶段。平原新城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在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中,更加有力承担好承接、引领、联结、支撑的主体功能,更好将首都发展优势转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动能。”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说。
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平原新城指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中心城区向外30至50公里是通勤圈,是都市圈率先发展的重点区域,平原新城正位于这个圈层。”杨秀玲介绍,北京将通过战略赋能、要素赋能、品质赋能、政策赋能等“四项赋能”,全面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五个方案对新城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明确:顺义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产城融合国际新城;大兴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亦庄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昌平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房山重点建设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平原新城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建筑规模总量约占北京全市四成。改革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北京将在平原新城率先开展人才引育留用相关政策试点,扩大有效投资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管控弹性。“通过加大资源要素倾斜支持力度、提升要素边际效益,集中力量推动新城实现跨越式发展。”杨秀玲说。
北京将持续加强平原新城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超5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和超150公里高快速路建设,加快形成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环京周边地区半小时交通圈,优先布局显示度高、群众获得感强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等。
此外,北京将聚焦平原新城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科技等政策创新试点和集成,强化人城产融合、职住商平衡,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增强新城发展动力活力。
经过近年发展,目前平原新城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规模,常住人口占北京全市超三成,与环京地区已形成多个跨界城市组团。
加快提升发展能级
近年来,北京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积极推动“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平原新城是“五子”联动的重要承载区。
按照方案,北京将在平原新城加快重大科技设施等创新资源导入,支持新城依托重点产业功能区积极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国产芯”“生物药”“智能车”“机器人”“中国星”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孔磊介绍,亦庄新城将加紧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打造政务、“三医”、交通等数据专区,构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加快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和创新中心建设;前瞻布局新型显示、6G等领域,建设“量子未来产业社区”。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双万亿”规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突破万人。
昌平区入驻高校41所,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区2024年GDP增长6.6%、增速居全市第一。”昌平区区长刘晓东表示,昌平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向新、城市焕新方面发力,以昌平国家实验室以及央企研究院、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聚焦“六链五群”率先形成产业协同新格局,北京将在新城落地一批延链补链强链和区域协同的重大项目,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新城和毗邻地区转化。
以大兴区生命健康产业为例,目前该区已培育引入各类专业服务平台超120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12家国家级院所入区落户。大兴区区长刘洋介绍,大兴将构建“3+2+N”千亿产业集群,增强京津冀产业协同布局,在天津、河北等地设立生产线,加快形成区域产业紧密协同的发展局面。
此外,北京还将在平原新城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推动数据产权归属认定、流通交易等改革先行先试;营造消费新场景,建设“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新空间,加快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着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人民城市为人民。平原新城将重点聚焦新城青年人才和“老老人”“小小孩”需要,优化住房供给,深化老城焕新,大幅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建设花园城市样板,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
“我们正以‘构建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为目标,举全区之力支撑好良乡大学城发展。”房山区区长底志欣介绍,“今年,入驻高校11个校园重点项目将开工建设,同时我们会持续完善校园周边商业、医疗等设施,打造涵盖城市画廊、河边绿道的‘花园式大学城’。”
顺义将强化交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顺义区区长崔小浩介绍:“今年将开工建设R4线一期,项目建成后,市民从顺义燕京桥站坐车,无需换乘,10分钟即可到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30多分钟到达东二环。”
近期,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在丰富居住空间形式、补充基础公共服务功能、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等多个方面提出创新举措。“技术要点提出可增加封闭或开敞阳台,允许套内面积比较大的住宅在起居室设置一定比例面积的挑空空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介绍,通过提高住宅得房率,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结合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功能疏解,北京还将根据平原新城发展需要布局宣武医院、儿童医院等新院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更均衡、城市功能更完善。
据介绍,为有力支撑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北京依据各平原新城特点和实际,“一区一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围绕规划实施、用地保障、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吸引、城市活力等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实施方案印发只是一个开始。”杨秀玲表示,后续北京将逐年制定工作要点,细化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政策清单,扎实推动任务落实,进一步携手津冀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打造先行区、示范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