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真“中”!

初春,入山,道路蜿蜒如丝带。山势起伏,积雪未融。进村,小洋楼气派,农家乐连排,竟意外热闹。
“全靠山茱萸,那可是‘摇钱树’。”村民杨友青道出村子红火的秘密。河南南阳西峡县东坪村以前是有名的“穷山窝”,山深路远,人烟稀少。近些年,因药材种植、文旅发展,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采摘山茱萸(资料图)。陈飞摄
杨友青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盘算收入:四五百棵山茱萸树,平均一棵树收益150元左右,一年能赚6万多元。平时在景区打点零工,还能再挣两三万元。
“俺这儿的山茱萸不止药效好,开花结果时好看着呢!”杨友青说,每年从春季到“十一”前后,东坪村都无比热闹。观光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开了100多家农家宾馆,人均收入达四万余元。
山茱萸这棵“摇钱树”,不仅富了东坪村,更富了西峡县。全县种植山茱萸22万亩,去年总产量超3600吨,直接产值1.9亿元。9个乡镇10万山区群众因此致富。
河南是中药材大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70万亩、产量236万吨,均居全国前列。2025年,河南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将达600万亩,种植和初加工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600亿元。
配方颗粒智能车间,中药可实现自动化高效提取。人民网 程明辉摄
道地药材山茱萸,大部分没出西峡,就地转化。在当地的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茱萸被加工成六味地黄丸等畅销中药。
一熬一大包的中药如何变身方便的颗粒制剂?
走进仲景宛西制药固体制剂六车间,不见人头攒动的繁忙,只有1名技术员守在电脑前,仔细观察记录屏幕上的参数。
“鼠标一点,中药饮片一键‘变身’颗粒。”车间主任李志斌介绍,全自动化生产线可实时查看3000多个监测点位的数据,对原料冲洗、煎煮、过滤、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环节实现远程全自动化提取控制。
像这样的生产线,仲景宛西制药共有9条,每分钟可生产160瓶左右的中成药,每年可生产1.2亿瓶。公司年收入规模过百亿元。
“我们从老祖宗的智慧里找中药创新的灵感。”公司副总经理赵一帆介绍,去年底,公司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仲景枇杷清肺颗粒,正是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
中医馆里,一名中医正在把脉问诊。人民网 程明辉摄
在河南,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中医诊疗技术也与时俱进、大放异彩。
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儿童,肾脏损伤严重者有肾衰竭风险。9岁的贵州男孩欢欢(化名)历经两年多的治疗,指标不见明显好转,不远千里到河南求医。
“听说这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就想来试试,没想到这么快就好转了。”欢欢的妈妈说,线下就诊一次,用药两个多月,孩子的“蛋白尿”就不见了,目前指标很稳定。
“我们经过多年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方面,起效更快,控制率更高。”国医大师丁樱教授介绍,团队的这项研究,连续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现在中医越来越受欢迎。”丁樱教授说,从日常养生到疾病防治,中医药正以多元方式融入群众生活。
目前,河南省共有中药企业189家,营收超500亿元。中药单品种年销售超亿元的有25个。2025年,河南计划建成10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培育100家规模以上中药企业,中医药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共有注册登记中医医院658家,其中三级中医院56家、二级中医院180家,全省中医医院开放床位10.87万张,中医类医疗机构数量、开放床位数位居全国前列,年服务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中医药传承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守正创新。2024年2月,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式揭牌亮相。短短一年,这个全省中医药创新平台已进行了四批成果转化。最近一批转化45个项目,金额超过1.47亿元。
从农民家里的“摇钱树”,到企业车间里的产业秘密,再到与时俱进的中医诊疗,中医药大省河南,正向着中医药强省一步步迈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