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甘肃要闻

支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瞄准西北三大作物主战场

李满福 冯宝强
2025年02月17日09:46 | 来源:甘肃日报
小字号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地区玉米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2月16日在兰州召开推进会。这是国家首次将西北地区列入粮食丰产工程专项实施区域以来,项目5个课题组第一次携“任务书”集中亮相,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集多方专家智慧,逐一梳理、优化实施方案,全面开启为期三年的攻关之旅。

此次项目推进会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来自西北五省区的18个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和企业代表齐聚兰州,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技术咨询专家,面对面为该项目的推进指点迷津。

西北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多元化突出区域,粮食生产具有较高光温生产潜力,其中,玉米、小麦和油菜占全国相应作物面积的12.0%、12.6%和7.5%,已成为我国除粮食主产区之外的战略后备区及潜力开发区。

通过近十年攻关,西北地区形成了一批在生产实践上产生明显效果的“硬技术”,如全膜双垄沟播机艺一体化、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风蚀沙化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创造了绿洲灌区万亩玉米亩产1.2吨和小麦超700公斤、黄土旱塬区百亩玉米单产吨粮田和小麦半吨粮的高产典型。但由于受干旱缺水、土壤瘠薄、寒旱逆境严重、抗旱丰产品种缺乏、耕地生产力低而不稳等因素制约,区域内大面积单产水平仍显不足。

随着“西北地区玉米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农科人“抱团”出击,为国家贡献节水增粮潜力。

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樊廷录研究员介绍,根据西北地区玉米、小麦和油菜作物生产的区域布局、种植制度、生产现状和产业需求,项目集中开展抗旱节水丰产品种、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技术模式与配套体系、规模化应用场景建设四方面工作,打造长城沿线风沙灌区、黄土旱塬区、绿洲灌区、黄土高原旱地、黄土高原灌区集成示范区,玉米、小麦和油菜亩产分别提高100公斤、70公斤和30公斤,带动西北地区5000万亩小麦、玉米及河西制种玉米和油菜增产200万吨,为黄土高原和绿洲灌区粮仓建设提供样板与科技支撑。

(责编:黄帆、焦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