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甘肃要闻

兰州新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魏晓倩
2025年02月23日08:21 | 来源:甘肃日报
小字号

累计投入资金48亿多元,建成幼儿园6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所、完全中学2所、普通高中7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达到123所,幼儿园园位达到1.2万个、中小学学位达到5.6万个,累计引进优秀教师1363人……

这是记者近日从兰州新区获悉的一组数据。

当前,新区正处于人口增长、产业集聚、新城崛起的“黄金”发展期,适龄儿童年均增长5000人左右。

如何让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兰州新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改革创新赋能教育强区建设

“我们积极探索‘学科+思政’教学新模式,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样态。”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寇明君说,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该学校各年级成绩均居兰州新区初中学校前列,先后获得兰州市和兰州新区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8次,获评全省“园丁奖”“国优计划”教育实践学校。

此外,学校还不断探索联盟各学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路径。联盟内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统一进行,四校区教学大比武、观摩课、期末联考统一开展,逐步实现“管理共建、师资共用、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联盟办学目标,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兰州新区大力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成效,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夯实教育强区建设根基,努力开创教育强区建设新局面。

以人才之力夯实发展之基

“00”后的巨玥瑶是兰州新区瑞岭名郡学校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工作单位给我们这些新入职的教师提供了很多帮助,我感觉在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真的很不错。”巨玥瑶说。

兰州新区持续加大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校园招聘+公开选招”“选聘+选调”双招双引模式,近三年引进教育人才978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市级骨干13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或省属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351人,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同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教育人才,实施“青蓝工程”,成立名校(园)长工作室、骨干教师工作室,组建教师培训专家库,选派骨干教师人才参加“陇原之光”研修。

“针对产业集聚、人口激增带来的编制资源紧缺问题,探索建立‘基础编制+周转编制+聘用制人员总控数’灵活高效管用的教师编制管理新模式,争取教职工周转编539名。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合理配置,有力破解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平衡问题。”细数新区教育在引优育优工作上的措施与成就,兰州新区组织部副部长赵鹏如数家珍。

此外,持续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多渠道筹集人才公寓;加大教学一线岗位人员职称倾斜力度;持续落实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政策……兰州新区通过用心用情服务,不断健全完善荣誉激励、绩效考评、岗位聘任、专业成长等机制,教师队伍结构和精神风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产教融合引领发展驱动力

兰州新区创新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教育、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兰州新区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产业聚集优势,由政府牵头,企业、学校、科研机构配合,实现了兰州新区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技术技能人才在新区培养,也在新区就业。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与东金硅业签订“微硅粉湿法制备水玻璃中试放大工艺”“微硅粉的提纯和二次利用”等研究课题合同,并已完成中试;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尾菜沼液农田消纳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高原夏菜尾菜高效集约化处理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课题在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完成转化……兰州新区积极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已联合实施科研项目126项,培育的533项前沿性、引领性科创成果在新区落地转化。

“我们要系统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以质图强、以治促强,推动教育强区建设行稳致远、系统跃升,努力以教育之强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促推现代化建设之进。”兰州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责编:黄帆、焦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