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2022年专题>>兰州新区>>魅力新区

当“新区速度”遇见“城市温度”

2025年08月24日10:09 |
小字号

早晨7点,阳光穿透秦王川的薄雾,洒在栖霞湖的栈道上。

65岁的张文礼正牵着孙子的手,沿着风景宜人的湖边悠然慢跑。回想起9年前,这里还是“风吹石头跑”的荒芜滩涂。

“以前总觉得新区就是大工地,现在连我兰州的老同事都羡慕这儿——公园多,孙子上学方便……”张文礼的笑声里,藏着兰州新区品质生活的密码。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自2012年8月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至今,兰州新区已走过砥砺奋进的十三载春秋。

13年来,这座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重塑人们对西北城市的想象:不仅GDP增速连年领跑国家级新区,这里还是一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在这里,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同步,产业蓝图与民生细节共绘。

品质生活,从一棵树开始

“在年蒸发量2000毫米的地方种活一棵树,比养孩子还难。”兰州新区市政集团绿化工程师马文仓至今记得10多年前他刚入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彼时,兰州新区绿化覆盖率不足5%,一场风沙就能让刚栽的树苗全军覆没。

如今,驾车行驶在兰州新区的主干道上,两侧的国槐、白蜡树已形成连绵的绿色屏障。秘密藏在脚下——园林人采用“覆膜保墒+滴灌微喷”技术体系,巧妙引调引大入秦水,在这片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旱塬上,精心绘就了2300余万平方米的生态画卷,让曾经的荒滩焕发盎然生机。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最令马文仓自豪的是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蜕变:曾经的盐碱地通过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如今已形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夏季芦苇摇曳,冬季候鸟栖息,这里已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宝藏打卡地。

截至7月底,2025年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已有173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稳稳保持在93%以上。

医防融合,多措并举保障人民健康

山楂树下,青果盈枝、茶香袅袅。小院凉亭中,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吕军正拿着盐勺现场教学:“老姐姐,一碗粥配咸菜,盐分抵得上全天量啊!”生动的科普讲解让围观村民频频点头。这场看似寻常的义诊,实则是上川镇卫生院精准调研后的“靶向治疗”。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随着新区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像这样的“山楂树下话健康”基层医疗服务品牌活动越来越多,共同推动形成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风尚。

上川镇卫生院负责人薛兴军指着已经建好的远程会诊中心说:“一键上网、专家‘把脉’,村民连镇子都不用出。”目前该院已与上级医院建立互动机制,每周都有一名专家下沉带教,现场答疑。这种“输血+造血”的模式,让健康帮扶从“一阵风”变成“四季雨”。

这种实现“小病在社区解决、大病直通三甲医院”的网格化医疗模式,得益于兰州新区的大胆革新:政府把公共卫生经费的94.98%投入到基层,家庭医生签约率超过了97.63%。兰州新区身为全国首批两个医防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探寻“防”与“治”的协同机制,构建“双循环”路径,基层首诊率、区域就诊率等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书声琅琅 共享优质教育

“校园建设、设备安装、功能教室改造……”兰州新区第四初级中学负责人魏公福的工作日志记录着新校园的诞生历程。这所设计规模54个教学班、容纳2700名学生的现代化学校,即将在新学期喜迎师生们的到来。

自建设之初,兰州新区便采用“名校办分校”的模式,引入了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兰炼一小、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等颇具影响力的教育资源。

一组数据见证兰州新区教育发展新成就:截至目前,新区已建成中小学、幼儿园超100所,提供优质学位7.5万个。通过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深化教育改革、扩大优质供给,兰州新区不断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创新办学模式,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步伐铿锵有力。

15分钟生活圈“圈”出幸福生活

下午6点,刚下班的李明奎走进家门口的“邻里中心”——火家湾“发到家”超市。这个集菜市场、早餐铺、便民维修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体,让他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便利”,“下班顺路买菜、取快递,修鞋的王师傅摊前还能顺手配钥匙。”

兰州新区运用网格化布局模式,以步行15分钟(大约1公里)的距离作为服务半径,科学规划社区综合服务新空间。更为灵活的是,每个社区都预留了“可变空间”,能够依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对功能进行动态调整。在吉利家园小区的“共享菜园”项目现场,居民代表张建国指着规划图说道:“这片500平方米的共享空间,既能满足大家的种植需求,又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从便民综合体到社区可变空间,从助残服务到专业家政,在这里,便利不仅是距离的缩短,更是服务品质的跃升。

他乡变故乡的“70万种可能”

今年5月,在2025年“青春‘职’夏梦想全开——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暨民营企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现场,古浪籍小伙王东昌坦言,“总体感觉兰州新区这几年发展迅速,潜力很大,所以今年3月我从上海回到甘肃,并已在新区买房定居。”而来自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张玉晴则说,自己在新区求学已四年,即将毕业的她选择继续留在新区发展。

同样,南方小伙刘斌看中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如今已成长为宝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区作业长。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供图

近年来,兰州新区出台相关政策,为引进的青年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科研经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此外,开设人才服务线上申报受理数字化平台,为青年人才提供奖励补贴、项目扶持、建站补贴等专属保障。

七十多万人的一致选择,勾勒出一幅幅新区人朝气蓬勃的群体画像,这也是对兰州新区这座希望新城所倡导的“品质新生活”理念的最佳注解。

来源: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

(责编:周婉婷、王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