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社長董洪亮往日報道個人簡歷
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採編中心主任王錦濤往日報道個人簡歷
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 記者銀燕往日報道個人簡歷
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 記者趙帥杰往日報道個人簡歷
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 記者宋朝軍往日報道個人簡歷
“躺在地裡和挂在空中的瓜,可不只是大小的區別。”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壩鎮,武威市政協委員於海利引導幾位專家和經營者來到一家育苗企業的試驗棚裡。於海利講解不同品種的特性,幾位專家紛紛提出建議。一天下來…
6月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甘肅省有關負責同志圍繞“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 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介紹了相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甘肅…
引 子 登臨蘭州北山九州台,甘肅省圖書館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躍入眼帘——館樓飛檐翹角,踞北山而瞰黃河。 自正門入樓,穿鞋套,做登記,進書庫。書庫恆溫恆濕,1128個香樟木書箱層層疊疊,收錄典籍61…
“攢勁!攢勁!”5月1日上午,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奧體中心體育館裡,4000多名觀眾用本地方言為球員喝彩。隨著一聲哨響,比賽結束,臨夏州代表隊隊長馬小林帶領隊友向觀眾席鞠躬致意,在黃河流域九省(區)…
一部河西走廊史,也是一部奮斗史。 絲綢古道,駝鈴聲聲,昔日行者跋涉前行﹔新時代,高鐵、飛機、汽車穿梭往來,多姿多彩的奮斗者薈萃河西走廊,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在做著不平凡的貢獻。 北邊,治沙人以“綠”為墨,…
文化經濟一廊間。今天到河西走廊,看文旅、看科創,更能感受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萬千氣象。 一匹天馬,昂首嘶鳴、騰空疾馳,蹄下飛鳥回首注目……“馬踏飛燕”——中國旅游標志,取自上世紀60年代甘肅武威出土的文…
有“金張掖”之譽的甘肅省張掖市,今天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全國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種基地,這一貢獻讓新時代河西走廊增添了一張“農業走廊”的新名片。 河西走廊和農作物“種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穿行河西走廊,當地干部群眾講述最多的是新時代生態之變、發展之變: 以前風沙吹人跑,今天人們追風逐日,戈壁荒漠成資源,長出片片“光伏海”。 以前大水澆地,現在滴灌澆苗,農作物畝均用水量較10年前少了一半…
編者按:2019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河西走廊我是希望走到的。”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甘肅考察首站來到敦煌——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河西走廊東起甘肅武威市烏鞘嶺,西…
春日,漫步甘肅蘭州新區棲霞湖畔,草木蔓發,碧水澄澈。用好“引大入秦”的水,再經過合理規劃建設,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怡人風光。 蘭州新區地處甘肅中部,是我國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區域。曾經,這裡多為…
本報蘭州3月15日電 (記者董洪亮、王錦濤)15日上午,甘肅省積石山6.2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建設全面啟動,標志著積石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正式轉入規劃落實和項目推進階段。 據悉,積石山地震災后恢復…
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有一片綠洲,鑲嵌在我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騰格裡之間。這片綠洲,便在民勤縣。 民勤生態,極其脆弱。多年來,年均降水量113毫米,年均蒸發量超2600毫米﹔全域總面積約1.5…
走進甘肅省蘭州市的“黃河市集”,150多個攤位在北濱河路白塔山段一字排開,很是熱鬧。這一路段,曾是黃河北岸的交通堵點。如今,隨著白塔山隧道雙向通車,車穿隧道,一路通暢。“空”出來的路,開了臨時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