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學習好榜樣 奮力再出發

2021年07月05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學習好榜樣 奮力再出發

姬瑞近照   本報記者 付 文攝

事跡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具有堅忍執著的理想信念是“七一勛章”獲得者鮮明的標識﹔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是“七一勛章”獲得者的追求和境界﹔忠誠履職盡責是“七一勛章”獲得者的共同特質。大家表示,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前進動力,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在各自崗位上奮勇拼搏,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實踐推向前進。

把更多中國榮耀書寫在浩瀚太空

█ 郭學文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專家

黨中央首次舉行“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以黨的最高榮譽致敬各條戰線的共產黨人。作為一名從事航天發射氣象保障事業已有40年的老黨員,我倍感自豪、振奮,更被“七一勛章”獲得者愛黨報國、犧牲奉獻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所感動和鼓舞。

我們常說,一部中國航天史就是一部艱苦創業、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的民族奮斗史。上世紀80年代初,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還是西方航天大國壟斷的高技術,無數航天人歷經曲折、奮勇前行,使中國航天在包圍與封鎖環境中成長壯大。

1990年4月7日,我們用長征三號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的“亞洲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敲開了世界商業航天發射的大門,中國航天從此走向世界。我們埋頭奮戰,僅用14個月就建成了外國要3年才能建好的發射工位。面對“你們不可能提前兩個月做出那麼精准的預報”的質疑,我們精益求精,用事實証明我們的預報完全准確,並在雷雨交加的危急關頭,找到了滿足最低發射條件的點火窗口,使火箭安全升空,不僅成就了休斯公司有史以來衛星入軌精度最高的紀錄,更成就了“中國人善於創造奇跡”的佳話。

沒有艱辛,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拼搏,何來輝煌?沿著這條自立自強的路,幾代航天人用智慧、心血、信念和實干,托“嫦娥”,組“北斗”,送“天問”,筑“天和”,馭“天舟”,舉“神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讓世界為之驚嘆的奇跡。這種愛黨報國、犧牲奉獻的精神,早已融入每一名航天人的靈魂和血脈,成為永志不忘的紅色基因,成為我們征戰太空的動力和源泉。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為自己是一名黨員而驕傲,更為奮斗航天、愛黨報國而自豪。未來,我們一定以“七一勛章”獲得者為榜樣,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在浩瀚太空寫下更多中國榮耀

何 玲整理

繼續扛起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 張 偉 北京 雷杰展達律師事務所主任

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授予29名共產黨員“七一勛章”。他們勤勉務實、忘我工作、奮發有為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我。個人的命運隻有匯入時代的江河才能激蕩起人生的浪花,來自各行各業的這29名“七一勛章”獲得者就是我們的榜樣。

2021年是我律師執業的第28年。於我而言,律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我以嚴謹和敬畏之心對待每一起案件,也用真誠和專業幫助每一位當事人。記得10年前,我為一個勢單力薄的退休教師代理房屋買賣糾紛案,歷經一審、二審、反復再審、行政審……共十二審,命運對老教師關上了一扇扇門,我窮盡一切程序一次次把門打開,直到徹底勝訴。當時的喜悅和成就感至今記憶猶新。

律師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我們律師事務所與周邊街道社區黨委聯動共建,定期為居民開展普法宣傳、現場咨詢等公益活動﹔我們設立扶貧援助基金,精准幫扶社區貧困家庭。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我帶領律所成員全力投身抗擊疫情:為疫區捐款捐物﹔組織力量撰寫《抗擊疫情法律問題“十問十答”100問》﹔研發《東城區樓宇經濟抗擊疫情法律服務方案》﹔創辦《法在東城》視頻直播節目,宣講政策、解答問題,助力企業復產復工走出困境。

律師是一份法律人長久的堅守。自2006年起,我相繼擔任東城區政協委員、常委,北京市政協委員。我立足專業,積極為法治建設和人民福祉建言獻策,提交了關於人口、租房、機動車排放、食品安全等50余個提案,涵蓋衣食住行、營商環境、社會建設等方面。

去年,我被司法部評選為全國優秀律師,這份殊榮,是對我近30年來執著追求的肯定。群眾的信任和托付是鼓舞我前行的力量。法律人最大的幸福,是終其一生,用專業能力為那些無助的人撐起一片天,為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添磚加瓦。

榜樣力量是前進的無窮動力

█ 頂 巴 雲南德欽 第一小學教師

當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把“七一勛章”授予張桂梅時,我特別激動。作為一名邊遠山區的人民教師,張桂梅老師就是我的榜樣。她一心為了孩子的明天,讓幾百個孤兒有了溫暖的家,讓1800多個女孩走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這不就是我們教師的理想嗎?

我從教14年,先后在雲南省德欽藏族自治縣佛山鄉亞貢小組一師一校、江坡村完小、中心完小、德欽一小任教。由於德欽縣開展大規模的集中辦學,瀾滄江流域的雲嶺鄉、升平鎮、佛山鄉、燕門鄉的小學集中為一所小學,就是第一小學。如今,我所在的學校擁有嶄新的教學樓、舞蹈室、美術室、多媒體教室,還有足球場以及十多個籃球場。短短幾年,在黨的領導下,德欽的教育發生了巨變。

回想起剛參加工作時在亞貢小組,一所小學隻有我一個教師,我就是“全科老師”。那時沒有公路,隻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需要至少半天的時間才能從海拔2000米左右的江邊趕到海拔3000多米的村裡。有時來回一趟還得找村民借一匹馬用來馱東西。學校的校舍是土掌房,四面漏風。我剛到學校時,孩子們還沒有做過課間操。我就買了一個錄音機,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教會孩子們做課間操。雖然條件艱苦,村民們都特別重視教育,也特別尊重我。我想這就是對“尊師重教”最好的詮釋吧。當時的小學生如今都已經長大了,許多已走出農村,走上了工作崗位。

“隻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台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聽到張桂梅老師的話,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榜樣的力量將是我前進的無窮動力。

江 初整理

讓黨旗在國門高高飄揚

█ 孫建健 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旅檢四科副科長

“七一勛章”獲得者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作為一名海關人,我將以榜樣為引領,積極投入到國門一線抗疫工作中。

2020年新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主動請纓到“外防輸入”一線,承擔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工作。由於工作中頻繁與入境旅客接觸,家人非常擔心我的安危,多次勸我調換崗位,但我堅持義無反顧地堅守在一線。疫情防控最緊張的那段時間,我平均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連續工作了100多個日夜。由於沒時間照顧孩子,我讓父母接走了3歲的兒子。每次看著視頻裡孩子哭著喊“媽媽”,我隻能硬生生把淚水往肚子裡咽。我深知我不僅僅是一名母親,還是一名海關關員,更是一名黨員。責任在肩,舍我其誰。“七一勛章”獲得者是我們的榜樣,我是孩子的榜樣。等兒子長大,他一定會為有我這樣的媽媽而驕傲。

長時間連續工作,我心臟病突發,同事和家人都勸我離崗多休息幾天。我告訴家人:“少一個人就少一份力量,我不會在這個時候‘掉鏈子’,隻要還能挺住,我一定要堅守在崗。”就這樣,我和同事們在一線連續奮戰了500多個日夜,兩年的除夕夜都在崗位上度過,一年多見不到家人,但所有人都無怨無悔。

抬望眼,目標如燈塔,指引新航程。我們海關人,將用初心感悟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高尚情操、頑強意志,勇於創新、實學實干,賡續紅色血脈,建功新時代。

守護人民健康是責任與擔當

█ 姬 瑞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消化科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原研究員吳天一,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80多歲高齡仍帶著心臟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開展科研工作,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准,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6月2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為他頒授“七一勛章”。收看直播時,這一幕讓同是西北地區醫務工作者的我熱淚盈眶,備受鼓舞。

1977年,我出生在甘肅玉門。受自然、地理、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西北地區胃腸疾病發病率比較高。從小我便立志從醫,希望能為人們除去病痛。2000年畢業后,我到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工作,至今已21年。我始終堅守醫者初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定履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獲得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

去年,我遇到過一名從地方轉診來的女病人,年紀隻有23歲。她當時剛生完孩子,先是產后大出血,在縣醫院治療后保住性命﹔一周之后又消化道大出血。經過我們診斷,判定是結腸潰瘍伴有血管性出血,多學科會診治療十多天后,終於使她轉危為安。到現在,她還和我們保持聯系,經常說我們是“救命恩人”。

近年來,我所在的科室先后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甘肅省醫療衛生重點學科(甲等)”﹔科研方面,我先后主持、參與科研項目十余項,榮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SCI上發表3篇。

這些年來,我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治未病”更是我們醫生的責任與擔當。消化道癌症,一發現就是中晚期,要想逆轉幾乎不可能。為此,我們關口前移,選擇省內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武威市開展防控工作。2013年至2016年,團隊在當地對2.2萬人進行了胃鏡普查並採取干預措施,有效降低了胃癌發病率。

201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時,我光榮入黨,今年又逢建黨百年。今后,我要以吳天一等“七一勛章”獲得者為榜樣,做守護人民健康的衛士!

本報記者 付 文整理

學事跡 傳精神 跟黨走

█ 尹先敦 河南南陽 書畫家

“七一勛章”獲得者都是民族脊梁,看到他們一個個的感人事跡,真是一次次精神洗禮。其中作曲家呂其明、老演員藍天野德藝雙馨,是文藝界涌現的杰出代表,我向他們致敬,更要學事跡,傳精神,跟黨走。

我是位文藝工作者,1975年入黨,退休前任河南省內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縣文聯主席,為黨的宣傳奉獻半生。我把單純的藝術熱愛轉換到繁榮文藝、服務中心、培養作者上,成立了愛心藝術團,召集全縣書畫文學音樂戲曲等各路英才,到農村、企業、機關、軍營、學校、項目建設現場等開展義寫春聯送“福”活動,演出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戲劇。組織攝影、文學愛好者走進旅游景區、文化場館、先進單位、特殊貢獻人才所在地,召開筆會採風活動,宣傳推介山城的美麗風光、人物風採,堅持不懈為群眾服務。書畫院、書法藝術館相繼成立,隊伍蓬勃,創作繁榮,全縣有省級以上書協會員百余人,“內鄉書法”成為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

因為全家都是黨員,我退而不休,家人都支持我以優秀作品頌揚黨。我先后在鄭州、蘇州、南陽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作品專場拍賣會,所得全部捐助給貧困工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我依據醫護工作者、解放軍、記者、志願者的形象,創作了《抗疫群英譜》,在省內外報刊及公眾號發表,很有影響。黨的百年誕辰來臨時,我以鬆鶴為主角,以“精神偉力、忠誠於心、鬆鶴延年、福壽綿長”為主旨,創作了為黨祝福系列繪畫,展示了一位老黨員的不改初心,表達了南陽人民對黨的赤誠。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未來的我和我的家人,將都全家在黨,在黨愛黨,跟黨前行。

魯 釗整理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7月05日 第 05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