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門口端起增收“鐵飯碗”
2023年09月08日14:57 | 來源:民族日報

原標題:在家門口端起增收“鐵飯碗”
近日,記者來到康樂縣富康食用菌實驗示范基地,隻見幾百座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務工群眾正熟練地給羊角蜜打尖,一派繁忙景象。
富康農牧投鄉村就業工廠八鬆基地現有種植大棚311座,主要種植西瓜、茶樹菇、香菇、木耳,試種了西紅柿、羊角蜜、火龍果。栽植、管理、鋤草、採摘等每個階段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來自新庄村、魏寨村、八鬆村等附近村庄的“短工族”,恰好解決了基地的用工問題,他們也有了在家門口務工增收的渠道。
“我們基地聘用了10名高校畢業生,吸納務工群眾200多人,今年已發放工資105萬元。”該基地管理員桑小榮說。
在家門口務工,既能照顧家庭又能賺錢,這是大多數“短工族”就近務工的主要原因。“在富康干了快3年,月工資超過3000元,待遇還非常好!”在該基地務工的成幸子說。
秋初,今年第二茬高原夏菜種植的時節,在康暉現代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劉家廟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內,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忙著搬苗、分苗、挖坑、栽苗。該公司在康豐鄉、五戶鄉、蘇集鎮種植了3300多畝高原夏菜。
“我們種植了甘藍、西蘭花、西芹等20多個蔬菜品種,常年吸收當地務工人員150多人,用工高峰期人數達300多人。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工資260多萬元。”公司負責人蘇延林向記者介紹。
兩年前,群眾馬映蘭因要照顧家人,放棄了外出務工的念頭,而家門口的種植基地又給了她務工增收的機會。“我在這裡工作兩年多了,每個月3000多元的收入,讓家裡的生活條件好了許多。”馬映蘭向記者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近年來,康樂縣依托資源稟賦、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高原夏菜作為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產業來抓,依托康暉公司等龍頭企業,逐步形成“龍頭帶動、多點開花”,以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群眾就業致富的發展格局。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