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撫慰心靈

“我看你有點難過,我抱抱你好不好?”
2023年12月28日下午,位於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陳家村一處安置點的板房內,甘肅中醫藥大學心理學教研室教師余娟正在和6歲的馬米娜聊天。提到在外打工的父母時,馬米娜情緒有些低落,跟余娟說想媽媽了。
余娟給了馬米娜一個溫暖的擁抱,小姑娘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告訴余娟自己以后也想當老師。“我想當消防員,他們幫我們蓋新房,很厲害。”馬米娜的弟弟馬蘇坐在姐姐身邊,加入了對話,姐弟倆你一言我一語,低落的情緒慢慢消散。
余娟是心理學教師,也是12355青少年服務台的一名志願者。地震發生后,她與來自省內外的11名志願者一道,組成一支線下心理援助隊來到積石山縣,為災區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蘭州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詢師崔瓏也是這個隊伍中的一員,在2023年12月26日到達災區開展線下服務之前,她主要負責12355熱線電話的接聽工作。
地震發生后的第四天,崔瓏接到一個來自災區的電話。電話那頭是一名高一女孩,她告訴崔瓏,自己在地震中受到驚嚇,現在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擔心害怕,生怕再次發生余震。她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已經好幾天沒出門了,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崔瓏耐心傾聽,等女孩說完,她首先詢問女孩家裡的受災情況,得知一家人都平安無事,便詢問家裡還缺什麼東西、存在哪些困難。“我們什麼都不缺,每天都有人送各種生活物資,這讓我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用,隻能坐等別人的幫助。”女孩的話讓崔瓏找到了症結所在。
“首先,你們現在所在的安置點都處於空曠的位置,周邊還有許多人守護,所以不用太過擔心。如果還是覺得害怕,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負面情緒會得到一定的紓解。”崔瓏說完又問她,這幾天看到的哪些人讓她印象最為深刻,女孩說是解放軍和志願者。
“你想不想做解放軍和志願者在做的事情?”
“想呀,我想像志願者一樣給大家發放物資,或者在他們入戶聽不懂方言時,我可以幫忙解釋……”
電話那頭,女孩的語調逐漸高昂了起來,崔瓏的一番引導讓女孩從害怕、迷茫逐漸找到具體的目標和方向。“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便能恢復信心和力量。”崔瓏說。
記者從團省委了解到,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團中央權益部第一時間在“青聽益站”全國12355網絡平台開通了24小時服務的“甘肅積石山地震災后心理援助通道”,團省委將12355青少年服務台工作時間延長至7×24小時,全時段為災區群眾提供心理撫慰、危機干預等專業服務。
在線上服務加大頻次的同時,團省委還組建心理健康專家隊伍,深入災區提供心理疏導、暖心陪伴等服務。目前,共開展心理援助156場次,接聽電話或線上開展心理援助410余次。在高質高效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務的同時,同步開展震區青少年心理創傷撫慰專項調研,為常態化做好服務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