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種菜“種”出好生活

——張掖市甘州區和美鄉村建設見聞

鞏煒 李峰 郁婕 范海瑞 洪文泉 侯洪建 李 靜
2024年06月03日13:51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甘州區梁家墩鎮五號村的蔬鄉庭院。 本組圖片均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郁婕 攝

馬站村農戶在有機娃娃菜種植大棚裡除草。

五號村打造的“幸福食堂”。

孟夏時節,從張掖市區出發,沿著國道227線一路向南。遠處,祁連山頂白雪皚皚,道路兩側,連片的菜地郁郁蔥蔥,洋溢著勃勃生機。

甘州區是全國高原夏菜生產基地和西菜東運基地。近年來,甘州區精心優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好且附加值高的有機蔬菜,有力推動了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蔬鄉庭院美幾許

記者來到梁家墩鎮五號村,一座座白牆灰瓦的小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鮮花搖曳,美不勝收。這裡名叫蔬鄉庭院,是村民新的居住地。

“蔬鄉庭院一期於去年6月開工,目前已經建成入住,一共37個院落,二期計劃建設70個院落,已完成前期手續辦理及場地‘三通一平’等工作。”梁家墩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姚學煜介紹。

走進村民萬海霞的新家,這是一套三室二廳的房子,裝修美觀,與城裡的樓房並無差別。萬海霞告訴記者,以前她在城裡打工,兩年前回到了村裡,當時的老房子已經破舊不堪,正好村裡在籌劃建設新房,就趕緊報了名。

“不算院子,我家房屋面積是89平方米,而且沒有公攤面積,總價17萬元,拆除舊房子補助了8萬多元,又貸了政府貼息貸款,今年‘五一’期間我們就搬進了新家。”萬海霞說,“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沒有政府支持,我這輩子也不可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

蔬鄉庭院,充滿鄉村韻味的名字,也點出了這裡的特色產業。“五號村因為鄰近張掖市城區,20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就開始發展設施農業,種植大棚蔬菜,是張掖市最早發展設施農業的村庄之一。”姚學煜說。

五號村現有990人,經營54座高標准智能化日光溫室。2023年,全村收入23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979元。五號村改善村庄面貌、壯大特色產業,去年被確定為“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

有機蔬菜效益高

穿行在鄉間小路,伴隨著兩旁集中連片的日光溫室大棚,記者來到了黨寨鎮馬站村,大棚內,辣椒、西紅柿、娃娃菜長勢旺盛。

“以前我們村種普通蔬菜,2021年,村集體公司和國內的幾家企業簽訂了有機蔬菜供貨協議,自此全面轉型進入有機蔬菜種植領域。”馬站村黨支部書記、張掖市兆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兆存說。

“種植有機蔬菜,土壤有機改造是第一步,改造需要兩年的轉換期。目前,我們村共有1200畝有機土地,處於轉換期的還有2400畝,未來將形成3600畝的有機蔬菜種植規模。”馬兆存說。

“今年,馬站村計劃投資2650萬元,新建有機設施大棚、有機育苗中心、‘牧草銀行’,建成6000噸冷鏈物流中心,建設1萬噸有機肥生產線,銷售有機蔬菜1萬噸以上,力爭村集體收入突破300萬元。”馬兆存說。

馬站村按照“片區黨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的模式,成立“兆田有機蔬菜產業鏈黨委”,由村集體公司牽頭,打造集有機農產品種植、有機肥生產、有機蔬菜加工、有機蔬菜流通銷售和休閑採摘為一體的有機產業鏈國家級和美鄉村示范村。

“有機蔬菜每年種植兩茬,每畝經濟收入比普通蔬菜高2萬元左右。目前,黨寨鎮正在進行土壤有機改造的耕地有1.2萬畝,綠色有機蔬菜將是黨寨鎮蔬菜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黨寨鎮鎮長柴玉說。

“馬站田居”待客來

馬站村,相傳因驃騎將軍霍去病在此屯集兵馬征戰匈奴而得名。全村1963人,有耕地面積4750畝,已經成為以種苗加工、設施農業、休閑採摘和物流配送為主要業態的蔬菜大村。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萬元。

在馬站村村頭,坐落著一個魚塘,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裡坐滿了前來休閑垂釣的游客。“我們村緊鄰國道227線,距離張掖市區不到10公裡,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在垂釣之外,村裡種植的有機瓜果蔬菜還可以供市民採摘,我們也正在打造特色餐飲、民宿等,接待鄉村休閑游的張掖市民和甘青大環線的來往游客。”馬兆存說。

“馬站田居”是馬站村集中安置區。2022年開工建設,目前已建成5個戶型結構房屋151戶,裝修入住56戶。馬站村先后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2023年創建為省級首批“和美鄉村”。

五號村、馬站村的美麗蛻變可以說是甘州區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的縮影。近年來,甘州區以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牽引,拆除農村危舊房屋,推動鄉村建設,各鄉鎮按照“戈壁水鄉”“明清風韻”等風格,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