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申少鐵
2024年06月14日14: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人民時評)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可以解決跨區域看大病、重病的需求,從而降低群眾就醫負擔,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已設置13個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建設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1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在81個城市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果,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提升農村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我國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地區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可以解決跨區域看大病、重病的需求,從而降低群眾就醫負擔,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項目實施以來,有1400余項診療技術平移至輸入省份,填補了300多項省域醫療技術空白,相關省份跨省就醫人數明顯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資源分布更加均衡合理。

  西部地區依然是我國醫療資源薄弱地區,醫療基礎設施不完善,高端醫療人才不足,專科能力不強,對危重症和罕見病的診療能力不足。一些大病患者需要到中東部的大醫院就診,就醫負擔因此加重。以省份為單位,根據省域內人口分布和地方特色病種情況,建設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大病患者跨區域就醫的情況。比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雲南醫院獲批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3年來,北大腫瘤醫院平移技術、新項目達14項,有效提高了雲南省疑難病症診療水平,許多腫瘤患者不出省也能得到良好治療。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不是大醫院在其他區域建設自己的分支機構,更不是無序擴張,而是為了幫助當地醫院提升醫療能力。一方面要強硬件,輸出醫院要幫助輸入醫院加強專科能力建設,重點圍繞腫瘤、神經、心血管、兒科、呼吸、骨科、傳染病等大病患者集中的專科,配齊硬件設施,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強軟件,輸出醫院要注重幫助培養輸入醫院的醫療人才。通過專家現場指導、帶教、培訓以及鼓勵醫務人員進修等方式,實現醫療技術復制和平移,打造一支高水平、永不撤走的醫療隊。比如,河南省婦幼保健院獲批建設國家婦產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后,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通過專家指導等途徑,讓該院掌握了數十項先進診療技術。

  優質醫療資源輸得出,也要接得住。輸入醫院應摒棄“等靠要”思想,積極主動作為,完善薪酬分配、院內管理、人才培養等制度,盡快達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准。地方政府要加大指導支持力度,落實好資金、土地、規劃支持,並減免相關稅費,助力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例如,福建廈門為了支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建設,在全市地價最高的片區之一劃出6.22公頃地塊作為院址,並兜底保障醫院前5年的正常運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完善醫療資源布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支撐,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醫療資源薄弱地區為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就能讓優質醫療資源惠澤更多人,更好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