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企業動態

長慶油田採油十二廠走出效益穩產新路子

2024年06月21日16:30 |
小字號

近年來,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二廠(以下簡稱“採油十二廠”)積極打造“1243”效益穩產模式,安全環保平穩受控,實現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堅持“一個思路”

採油十二廠所負責開發的合水油田被稱為“磨刀石中的磨刀石”,從低滲透油田起步,到長慶油田頁岩油主體開發技術的“試驗田”,始終尊重客觀開發規律,聚焦“卡脖子”難題,吃准油藏情況,加快科技創新,用扎扎實實的舉措抓出實實在在的變化。歷經“定向井常規改造、水平井體積壓裂、短水平井注水開發、長水平井大井叢開發、長73新類型試驗”等探索,固化了“長水平井蓄能、壓裂、驅油一體化”關鍵技術,讓合水油田低壓、低豐度、低滲透的油氣藏得以高效釋放,奠定了200萬噸上產基礎。

推進“兩個延長”

原油系統包含油藏驅替系統、井筒舉升系統、地面集輸系統,其中影響產量最大的是油藏,而影響油藏最重要的就是注水。採油十二廠系統謀劃,在推行產能建設“321”優質高效建產和油田開發“721”吃透油藏情況的基礎上,圍繞有效注水做文章。按照注水“531”的要求與目標,推進注水壓力、流量、水質“三個節點”管理,解決精准驅替問題,讓注水實現最均勻的驅替、注水開發發揮最好的作用、油層發揮最大的生產潛力。

“過去我們講‘油水並重’,現在我們講‘注水先行’。去年常規油藏自然遞減下降1.5個百分點,含水上升率由1.5%下降至0.7%,這証明注進地層的水帶來了實打實的產量。”採油十二廠地質負責人說。

採油十二廠著力在非常規油藏高效開發方面求突破,延長自然能量開發油藏彈性溶解氣驅開發階段,採用“兩控兩保”和“小大中小”技術政策,讓每一個階段都是根據地下儲層條件和井筒狀況來確定的,讓每一個環節都能最大限度發揮壓裂補能的作用,通過控採液強度和套壓、保流飽比和氣油比,水平井自然遞減下降了3個百分點,頁岩油開發在“乘風破浪”中見成效,能源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抓實頁岩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同時,該廠建成林緣區合H9頁岩油國內最大扇形井網平台,首年產油10萬噸,並實現“零遞減”。

踐行“四不理念”

採油十二廠結合三維地震重構注採對應,對4500口油水井體檢建檔,優化注驅採取措施1960井次,推行流量、壓力、水質三個節點管理模式,減少無效注水25萬方,注水指標達到油田公司先進水平。

減少無效循環是改善開發效果和控降成本的最有效方式,通過常態化開展單井產液結構合理性研究,統籌層系調整、雙向調堵等88口,降液6.5萬方,撈油井年產量突破1萬噸。

侏羅系合理採液強度、三疊系合理生產壓差、頁岩油保持能量,老井月度遞減控制較好,頁岩油新井未出現明顯遞減趨勢。

將伴生氣作為油藏驅替能量來管控,堅持全流程密閉集輸,控制套壓生產,確保油藏不脫氣、井筒不氣鎖,開發過程始終保持合理流飽比、氣油比,延長溶解氣驅採油期。

……

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讓油田結出了累累碩果。

打造“三個示范”

相對於定向井來說,水平井單井產量高、井筒軌跡復雜,井筒砂堵、脫氣、析蠟等開發矛盾突出,制約了水平井高效開發。針對這些“症結”,採油十二廠開展了多種方式、不同類型的水平井攻關,率先完成2公裡、3公裡長水平井﹔形成了水平井“3+1”高效開發管理模式和控氣防蠟、氣驅補能、井筒再造等關鍵技術﹔建成中國石油首個百萬噸整體水平井開發示范區,佔井數1/4的水平井貢獻了全廠1/2的產量。

進入甘肅省綠色礦山名錄,獲評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固城鑽試廢液處理站獲評國家生態環保示范工程……採油十二廠將伴生氣利用作為“環保工程、效益工程、提產工程、雙碳工程”來抓。堅持井口密閉生產、站點密閉輸送、管網配套建設,建成伴生氣處理裝置13套,年回收處理規模1.5億方,液烴生產能力突破10萬噸,新增產值超過4億元,伴生氣綜合利用率及處理率排名公司首位,實現了伴生氣資源零排放。

在庄二聯合站,14名女工通過推行以“最有效的管理就是管好自己”為核心的自主管理,員工參與站庫管理的積極性逐漸高漲﹔在高宗杰創新工作室,“技術聯盟”已經運行一年多,課程設置“讓不專業的人也能聽懂”,通過內部選聘、自主培養、導師帶徒、雙向交流、跟崗鍛煉等舉措,探索“工程師+技師”模式,在解決生產開發難題、科技攻關中實現人才快速成長,培養既懂現場又懂科研的綜合性人才﹔在“大監控”運行中心,幾十公裡以外的井場實況被“裝”進電腦裡,集中於鼠標控制,極大地釋放了生產力。

該廠“中心站+無人值守”的數字化管理模式,拉動了人員合理流動,實現人力資源高效配置,管理效能效率在轉型升級中得到提升。(麻蕾)

來源: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二廠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