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區:向綠而行 依綠而興
每天清晨,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榆河村護林員王義帶上小喇叭、鐵鍬、掃把等簡易裝備,騎上摩托車開啟一天的巡林生活,巡查是否有林區放牧、破壞林木等情況,及時清理道路兩側及護林點周圍的垃圾。
這是安定區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安定區堅持“三綠”並舉,做深做實林長制工作,形成了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合力推進的治理新格局,林長制工作連續兩年獲國家林長制激勵通報表揚。
自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安定區制定出台林長會議、信息公開、部門協作、工作督查、司法協作、考核評價等六項制度,落實“四單一函”工作機制,構建“林長+警長+檢察長+義務監督員”林草執法體系,建成“林長+數智管理”信息平台,常態化開展打擊毀林毀草及入林放牧專項行動,開展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植物檢疫、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等活動。
目前,全區共設立區級總林長2名,林長15名,鄉村兩級林長1183名,選聘護林員2372名,劃定“區、鄉、村、護林員”四級責任區域2275個,形成“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工作格局。
夏日的安定,山梁溝峁間綠樹成蔭,郁郁蔥蔥,林長制的實施開啟了當地圓夢綠色新征程。
安定區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銜接落實資金8680萬元,完成造林2.1萬畝,打造了“福州林”“青島林”等一批精品示范工程,“福州林”入選“聯合國全球最佳減貧案例”﹔
將城區面山劃定包干到306個駐地單位,打造7.3萬畝城區面山生態功能區,提升城市顏值﹔
每年組織發動廣大干部群眾開展“四旁”義務植樹230萬株以上,形成了全員參與的造林綠化新格局﹔
“十四五”期間,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累計投資2.79億元,造林29.08萬畝,打造了鳳翔鎮豐禾、巉口鎮觀音咀等8個萬畝以上整流域生態林。
在“林長制”的驅動下,安定區向綠而行,形成以林藥、林禽、林蜂、森林康養等為基礎的多元林業產業,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在安定區青嵐山鄉上坪村,近年新打造的集旅游觀光、休閑林業、研學教育為一體的青嵐田園綜合體,已成為市民假日旅游休閑打卡地。
這裡由海旺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共流轉林地3000畝,栽植各類苗木20余萬株,帶動當地20余戶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年收入2萬元左右。
截至目前,安定區通過“黨建引領+主體帶動+群眾參與”模式,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144家,累計流轉林地3.8萬畝,實現林權流轉金額380萬元,極大地提升了林業產業組織化程度。
安定區正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契機,強化林草資源管護,開啟林業建設新征程,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安定,構筑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