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靜寧:全民植樹增綠 共建美麗家園

田麗媛
2024年07月10日15:37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時下的靜寧,山巒疊翠,綠意盎然。

近年來,靜寧縣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積極參與植樹造林,為建設美麗家園增綠添彩。

今日,綠色已成為靜寧縣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

干群齊心 共建綠色家園

今春,靜寧縣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志願者、群眾2000余人在靈芝鄉車李村開展義務植樹造林,栽植雲杉、油鬆等常青樹種5萬株,完成人工造林1000余畝。

在植樹造林現場,工作人員操控無人機,向山上運輸苗木。

“無人機運苗木相較人工搬運,費用低效率高,而且苗木土球保存完整。”靜寧縣造林綠化司橋鄉示范點負責人介紹。

每年春天,靜寧縣處處都是植樹播綠的繁忙景象,廣大干部群眾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山川綠起來、生活環境美起來。“我們齊心合力種下一棵棵樹苗,為大地披上‘綠裝’。”靜寧縣林草局干部蘇佩說。

今年以來,靜寧縣組織廣大干部群眾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靈芝、新店、古城、細巷等鄉鎮實施造林綠化1.18萬畝,生態保護退化林修復8807畝。

多措並舉 筑牢生態屏障

在靜寧縣城川鎮退化林修復示范點,新植的雲杉和原有的杏樹、刺槐等錯落有致。

靜寧縣按照針闊混交、高低搭配、立體栽植的模式,使退化林內樹種分布均勻。“不同樹種搭配栽植,可以提高林地質量,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生態功能,促進生態狀況持續好轉。”靜寧縣林草局林業站站長趙茂易說。

為確保造林質量,靜寧縣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四項制度”,嚴把整地、苗木、栽植和澆水“四道關口”,推廣土球浸泡、下陷式栽植和注入式澆水“三項技術措施”。

“我們實行專業技術人員、監理工程師跟班作業和事前指導、事中檢查、事后驗收的全過程質量監管措施,確保工程質量。”負責技術監督指導的縣林草局副局長李五四說。

靜寧縣今年加快推進城鄉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提升城鄉景觀綠化品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以高速公路、312線靜寧段、靜庄公路、靜秦公路、八原公路等交通主干線和鄉村道路為重點,目前完成道路綠化300公裡,栽植雲杉、海棠、直柳等綠化苗木15萬株。

綠色打底 繪就幸福畫卷

“這個公園就像一座天然‘氧吧’,在園林工人的呵護下變得越來越好。”家住南河公園附近的居民郭明霞,每天早晚都來南河公園散步。

2021年建成的南河公園,是靜寧縣城區綠化管護對象。經過幾年的精心管理,其林下休閑空間、森林小徑滿足了居民休閑游憩、親子互動等多元化需求。

靜寧縣在城區補植苗木20.52萬株,其中補植當地較為稀缺的七葉樹、法桐等行道樹950株。同時安排人員對城區崇德路南河景觀帶、教育園區廣場等綠地進行灌溉,灌溉面積10萬平方米,提升城區“顏值”。

在做好綠化美化的同時,靜寧縣對城區公園、廣場的部分國槐、美人梅、七葉樹等50余種樹木懸挂標識牌300余塊,標注植物的學名、別名、科屬等信息。

“游客隻需用手機掃描標識牌二維碼,即可了解該植物的原產地、生長習性、花期果期等內容,還有與其相關的詩詞歌賦、人文典故等信息。這樣既傳播了城市園林綠化科普知識,又增加了群眾游園觀賞的趣味性。”靜寧縣園林綠化所所長崔錦鋒說。

逐綠而行,久久為功。近年來靜寧縣共完成人工造林31.88萬畝,建設綠色通道2221公裡,新增城市綠地10萬平方米,林業助建新農村151個,建成文屏山和烽台山2個生態公園、懸鏡湖濕地等一批重點林業民生項目,截至2023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2.85%。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