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課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新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兩個重要途徑。思政課程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陣地和渠道,而課程思政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體系的全過程,是思政課程的拓展與延伸,體現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
在高等教育領域,課程思政構成了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為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課程思政巧妙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專業課程內容,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還激發了大學生投身民族復興偉業的決心﹔課程思政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助於大學生應對壓力和挑戰,從而保持一顆充滿活力和熱情的心靈﹔課程思政可以有效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相結合,深入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當前形勢和未來規劃,從而加深對國家發展戰略和基層單位人才需求的理解﹔課程思政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倫理道德、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鼓勵青年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實現人生價值。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增強課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需要結合時代特點、學生需求進行持續創新。
課程思政要植根於國情。學術研究要“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課程思政同樣要引導學生在深入實際中了解國情。這就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持續優化和提升,使大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中深入理解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比如北京交通大學的《管理運籌學》課程將運輸問題與國家戰略和現實需求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工程倫理和安全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思政應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專業知識的傳授,還是價值觀的浸潤塑造,都應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熱愛。這就要求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和職業發展目標,根據學生特點設計符合學生個人發展需求的課程思政內容。
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與思政的疊加,而是兩者的深度融合。這就要求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將專業知識與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相結合。通過案例學習、實習實訓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對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應深化課程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模式,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不斷提升課程思政的覆蓋面、質量和效果,致力於培養時代新人,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作者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