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小車輪” 增添“文明范”
——蘭州市精准治理共享單車見聞

共享單車規范停車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聰
“嘀嗒,已解鎖——”在蘭州,騎共享單車已成為市民的日常出行方式。它延伸了城市公共交通脈絡,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裡”問題,但隨之而來的亂停放、亂堆積卻成了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
如何做好精細化管理,讓市民在享受共享單車便利的同時,共享文明成果?
蘭州市城管委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以“示范街打造”+“數字賦能”為抓手,與企業共謀“解題”良策,精准治理共享單車,同心建設文明蘭州。
規范停車點讓用戶養成良好還車習慣
翻新施劃原有線框、增加新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加強車輛調度、停放和日常巡回維護管理……日前,蘭州市城管委聯合城關區城管局及哈啰、美團、青桔三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以城關區為試點,積極打造首批共享單車停放秩序管理示范街。
在城關區南濱河東路望河亭,由哈啰騎行落地建設的規范停車點上,顯著的“規范停車點”和“P”字停車標識提醒市民,應在示范停車點規范還車。
“騎行不出運營區、禁止車輛上私鎖、騎車堅決不載人……”指示牌上明確標注出了五項騎車不規范行為和停車規范標示線,提醒用戶在取車和還車時規范操作。
記者了解到,哈啰、美團、青桔三家企業分別選擇在南濱河東路體育公園段、通渭路、定西路建設首批共享單車停放秩序管理示范街。城關區城管局交通秩序科張凱介紹,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發現,這三條路作為轄區核心區域和旅游熱點區域,人流量大,但停車點位較為分散、停車點位面積都較小、停車線框模糊,難以滿足市民停放需求,因此將此三處路段選定為“示范街”進行改造提升。
“選取示范點停車位既要符合技術規范性,即周邊空曠,有合適的區域劃定停車線,又要符合標准性,即重點分布在城區重點區域,可作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蘭州市城管委執法科相關負責人表示。
各示范點新劃及補劃的停車線框寬度為1.8米,長度按照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一般為5—20米。“用車人員一定要在框線內有序停放,如果超出框外停放,該單車將不能正常落鎖和還車。”哈啰單車蘭州負責人朱恩澤告訴記者,各單車企業都對共享單車停放點位進行了線上高精定位配置,對未在點內還車的用戶進行APP后台溫馨提示並設置無法還車功能,培養用戶還車習慣。
據介紹,首批示范街計劃打造90個規范停車示范點。目前,各共享單車企業選定的示范街停車點位線框已施劃完成,並對原有模糊不清的停車點位線框進行鏟除。按照“因地制宜、應劃盡劃”的原則,根據周邊環境及共享單車停放需求進行重新施劃,共補劃停車點位57個。
數據支撐讓常態化管理更科學精准
“您好,有市民反映安寧區銀灘路259—299號存在共享單車亂停放現象,請盡快處理。”在蘭州市城管委數字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向某共享單車企業“派單”,提醒其盡快處理違規停放的車輛。
10分鐘后,企業運維人員到達現場,及時將這輛共享單車擺放至規定位置。
共享單車數量龐大,分散且流動性強,僅靠執法人員管理不是長久之策。
為此,蘭州市城管委將企業與市民拉進“城市治理朋友圈”,探索聯動管理新路徑。
蘭州市城管委積極對接美團、哈啰、青桔三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以移動定位、移動互聯、GIS為技術手段,充分整合共享單車網絡定位動態數據,錄入5.56萬輛共享單車數據,實現共享單車數據與管理平台數據互聯互通,構建了實時感知、智能疏導的共享單車管控和服務體系。
通過共享平台,可實時查看單車停放位置、派出公司和電子圍欄單車停放數量並及時調度,確保單車運力在時間上、空間上與用戶需求最優匹配。
同時,依托這個平台,各縣區城管執法人員和市民一旦發現城區范圍內出現共享單車違規擺放情況,便可運用微信“隨手拍”小程序上報。接到上報情況后,工作人員立即通過該平台向企業“派單”,讓共享單車迅速“歸位”。
“我們每天都會派專人定點巡查示范街及其他停放點位,發現違規停放問題,會第一時間反饋至企業,要求企業‘5分鐘內響應,30分鐘內整改’。”城關區城管局交通秩序科張凱說。
借助共享單車信息碼的唯一性,執法隊員還可通過手機掃描車輛信息碼進行數據對比,識別出無備案信息的單車並協調處理,從源頭上規范共享單車運營秩序,促使共享單車停放整齊有序、車體干淨整潔。
規范管理讓城市共享文明蔚然成風
“以前早上一出門就看到許多共享單車亂堆在路邊,現在不管是在商圈還是地鐵口,共享單車都擺放得比以前整齊多了,不僅方便使用,也讓我們出門買菜遛彎的心情更加舒暢。”談及共享單車新變化,市民陳大爺高興地說道。
這一變化,不少蘭州市民都感受到了。變化的背后,是蘭州市規范共享單車管理,推進“共享單車就是共享文明”的成果。
記者了解到,在示范街打造工作中,各單車企業都增加了專屬運維負責人,負責車輛停放秩序及車輛車身清潔等工作。同時,在市內重要街區和路段指派專人值守,加強重點點位管理,及時清理擺放不規范停放車輛。
與此同時,主城區各街道及社區也將共享單車整治工作納入常態化工作中,組織轄區網格員和志願者規范擺放,及時勸導市民自覺有序停放車輛。
“我們在管理過程中發現,隻要有人將車輛規范停放至線框內,就會有更多的市民‘有樣學樣’,做到規范停車。”哈啰單車蘭州負責人朱恩澤深切感受到,在持續規范管理下,城市“共享文明”漸成風尚。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小小的單車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作為企業和運營方,我們希望通過打造示范街,樹立一批標杆示范點位,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同時,通過規范管理讓車輛管理更加有序,提升用戶體驗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城市形象。”朱恩澤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