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強化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特別強調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中要“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在此背景下,《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發布與實施正當其時。該方案重點關注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問題,提出了增強醫學人文認知、提升醫學人文認同和落實醫學人文實踐的行動內容。
強化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對於現代醫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培養科研領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學人才是醫學院校的重要任務。必須強化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才能培養一大批富有人文情懷和職業精神的醫療人才。而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關鍵在於培育路徑的科學化與可行性,需要不斷探索建構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有效實施路徑。
在意識和行動上幫助醫學生將醫學人文理念內化於心。首先是強化醫學生的人文思想培育和職業倫理操守,通過一系列課程設計幫助醫學生將“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內化於心,納入自身態度體系和意識體系,成為指導自己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內在力量,並在日常學習生活與臨床踐行中外化於行,實現“醫術”與“醫德”的融合。
醫學院校應強化醫學人文教育內容創新和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在教學體系中強化和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中華傳統醫德教育,增強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踐行,以傳統文化激發醫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化涵養﹔一方面,發揮校史、校情、名醫名家先進事跡等的培育作用,講好新時代傳承白求恩精神、紅醫精神等感人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引導醫學生樹立人文情懷,培育更多心中有愛、醫德高尚的新時代醫學人才。教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培育作用,強化教師的專業素質和人文情懷,在“教學—科研—實踐—實訓”教育過程中全面強化醫學人文思想的教育滲透和融入。
建構系統全面與切實可行的社會化醫學人文教育體系。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不僅限於院校教育,其教育主體還包含家庭和社會,應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體系框架,特別是調動各類社會育人資源。
首先要強化醫學生的基層社會實踐能力培育。讓醫學生在基層社區深刻了解醫療狀況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培養醫學生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政治信念和倫理品質。如北京中醫藥大學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投入醫療基層開展臨床實踐,通過實施“丹心計劃”,讓優秀碩士畢業生赴基層實踐后推薦免試攻讀博士研究生工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學生的政治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人文視野及格局,取得了非常好的育人效果。
其次要發揮志願服務的培育作用。常態化組織醫學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把學雷鋒與志願服務緊密結合,讓廣大鄉村、社區、企業、校園等都成為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大課堂”,讓醫學生參與醫學調研、社會實踐、義診服務等,在實踐服務中增長本領、了解國情、服務社會,提升學生醫德修養和人文情懷。
第三要發揮社會先進典型和榜樣的模范帶動作用。醫學生尚處於價值觀需要構建、品格需要培育的關鍵階段,身邊榜樣的影響對於其人文素養培育至關重要,讓“時代楷模”“道德模范”“名醫名家”等榜樣力量走進醫學生課堂,讓“最美醫生”“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等典型人物與醫學生深入交流,通過樹立行業精神榜樣和價值標杆,堅定醫學生的從醫初心和為民使命,逐步成長為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作者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