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當頭 眾志成城
甘肅天水市麥積區利農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人分揀蘋果。
王錦濤 周文濤攝影報道
湖北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
科研干勁足 創新動力強
本報記者 強郁文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要增強自信、志存高遠、協同發力,在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不斷建功立業。
——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考察時強調
入夜,湖北省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大樓燈火通明。17層的智能工業軟件研究所裡,武漢十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佳和工程師們熱烈討論著風力發電機仿真模型的算法提升。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但地形地貌和風場環境復雜”“借助自主研發的工業軟件,可以通過仿真計算給上千台風機‘安家’,比人工測試選址效率高出數倍”……
工業軟件雖然是小眾產業,卻是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不可或缺。“由於起步晚、核心技術缺乏,我國工業軟件領域曾長期被國外壟斷。”孫佳介紹。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鼓舞人心,孫佳矢志自主創新的信念越發堅定。
打開軟件,點擊鼠標,幾秒鐘后,一個地形模型在屏幕上生成。“這是我們正在開發的工業軟件大模型。”孫佳介紹,利用人工智能對數據進行分析預測,能大幅提高計算速度。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2022年,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立足全省制造業產業需求,投資4000萬元轉化了流體力學領域專家、中國科學院陳十一院士團隊的科研成果,成立武漢十灃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自主可控工業仿真軟件的設計開發。
“研究院不僅給予資金支持,還幫我們對接了省內10多家制造業企業。”孫佳說,依托研究院平台資源建設的智能工業軟件研究所,與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研發攻關,目前可實現結構、流體、電磁、聲學等多物理場仿真分析,滿足航空航天、船舶、汽車、電子等行業需求,已有多個解決方案成功應用。
“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我們要緊密結合先進制造領域龍頭企業的實際需求,讓更多企業完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孫佳表示。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探索新模式 通道更便捷
本報記者 李增輝 姜 峰
物流園區要積極運用先進技術,不斷創新聯運模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在建設現代物流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考察時強調
“箱車分離,可以起升!”司機周陳拉動操縱杆,16米高的門吊旋動,一個40英尺長、滿載東南亞水果的集裝箱從列車卸到堆場,又穩又快。
晨曦中,4條各800米長的集裝箱裝卸作業線南北延伸,8台橙紅色的軌道式龍門吊高空飛架,一輛輛貨車有序穿梭。“24小時作業,96人的外勤隊伍‘四班倒’。”中鐵聯集重慶分公司運營部外勤主任劉代鵬,一早就忙著巡場。
這裡是位於沙坪壩區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渝滿俄班列四向通道在此交會。
作為實體經濟“筋絡”的物流,不斷提速。訂艙、集貨、通關、鐵路發車、站港轉運、出海……鐵海聯運模式持續創新。如今,一件國產新能源汽車貨單,從重慶出發,經廣西欽州港運抵東南亞,隻要16天。
前不久,中歐班列(重慶)貨裝技能大賽上,“總共5個項目,我們一線員工拿了‘全滿貫’。”劉代鵬嘴角一揚。今年前11月,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標箱到發數66.9萬個,平均單箱作業時間僅2.5分鐘,作業效率創下新高。
簡化管理,精益求精。“審批隻要10秒!”西部優品果業(重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柳最近採購了一批智利車厘子,中國(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智能檢疫審批”功能,讓進口鮮食水果從申請提交到許可証核發更簡化。
流程再造,持續優化。“‘智慧鐵海聯運平台’貫通了43個業務場景,銜接上22個數據斷點。”站在中國(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顯示屏前,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金平細數數字化變革帶來的紅利,“業務步驟從58項壓減到38項,線下單証數從32件壓減到14件,整體效率提升約20%。”
中心站東邊,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圍網、卡口等配套基礎設施加緊施工。“4月30日獲批,年底即可基本建成,同步招商已完成90%。”劉金平眺望不遠處,車流似水,鐵路動脈奔騰不息……
山東日照港——
邁向智能化 碼頭更“聰明”
本報記者 肖家鑫
日照港是改革開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來推進科技創新,將傳統港口改造升級為現代化港口,不僅貨物吞吐量躋身全國前列,還積累了通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經驗,值得肯定。
——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日照港考察時強調
凌晨2點,山東港口日照港,碼頭車船如織。隨著“中谷廣州”輪最后一個箱子緩緩落到甲板上,科技大樓的智慧控制中心中控室裡,生產系統最終定格的數字是157.8自然箱/小時——值班調度王萬欽和同事不由得歡呼、鼓掌,這是他們班組半年內第三次刷新該輪船的作業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給予我們極大鼓勵。下半年以來,我們與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攻關35個科技創新課題,港口轉型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日照港安全環保科技部副部長王衍棣說。
“這次再破紀錄,頭功當數今年剛上線的‘智慧大腦’。”讓日照港集裝箱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軍倍感自豪的“智慧大腦”,是日照港自主研發的千萬級集裝箱碼頭核心生產系統。
日照港沒有止步於作業現場全自動化,又把目光投向智能化應用,讓碼頭更“聰明”、物流更快速。探索千萬級集裝箱碼頭核心生產系統,首先要攻破的是智能調度算法的升級。
“以堆場選箱為例,集裝箱從船上被抓取下來后,如何選位擺放就是門學問。選位越合理,生產組織越順暢,作業效率就越高。”日照港集裝箱分公司IT部經理馬龍濤說,開發團隊反復與一線員工探討,不斷修改調整運算邏輯,實現了對人工選位的超越。
在此基礎上,馬龍濤和團隊又開始研究如何讓客戶發貨更便捷。“借助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東風,我們打造了全域多場景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融合山東港口‘雲港通’平台,客戶在手機上就能把貨物運達世界各地。”馬龍濤說。
如今在日照港,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完成一次生產系統升級。每一次升級,都會優化近20項服務。
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以及客戶線上“一站式”業務辦理﹔單票查驗貨物辦理時間節省6小時以上﹔空箱驗放時長可縮短1.5天……通過信息共享,日照港打造智慧口岸順勢監管模式,持續推進智慧查驗、在途監管、空箱驗放等系統建設。
甘肅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
花牛蘋果香 果農日子甜
本報記者 王錦濤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經過70多年培育發展,花牛蘋果品牌更響亮了。要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把這個特色產業做得更大,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考察時強調
說起蘋果,果農武正全的聲音高了八度:“今年產量高、賣得好,現在已經清空庫存……”
在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鎮二十裡鋪村,武正全是出了名的“攢勁”。若問為啥?老鄉會指著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說,“武正全帶大伙兒干起來的。”
如今的南山花牛蘋果基地,果林面積15萬畝,通水通路通電,年產值達6億元。但在10多年前,南山不見一棵蘋果樹,蜿蜒的土路隻能走架子車。面對南山,村民們感情復雜——種,沒收成﹔荒,太可惜。“那是沒種對作物。”武正全拉著花牛蘋果樹苗上山了。
“天水的溫度、濕度適宜蘋果生長,本土品種花牛蘋果肉質細密、口感鬆脆。”武正全“淘”來新品種,先在自家地裡搞試驗,又鼓勵鄉親們一起干。
助力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麥積區整合項目資金1.7億元,配套建設產業路360公裡、提灌工程6處。同時,鼓勵村民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統一技術服務、病虫害防治、物資採購、果品銷售,分戶經營、核算,培育發展果品經營主體120家,4萬多名群眾受益。
防雹網抵御冰雹和倒春寒,反光膜促進著色與增糖……“智慧農業項目已審批通過,以后隔著大屏幕就能清楚地看到土壤濕度、養分含量等數據。精准施肥、灌溉與病虫害防控,缺啥補啥。”細數果園裡的科技元素,武正全信心滿滿,“我們合作社的蘋果產量大、供給能力強,針對不同地區的消費習慣,按果型大小、色澤深淺分級分類供應。未來,我們將種出更多‘致富果’,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自然條件優越、技術支撐堅實、合作經營靈活,天水市立足實際發展特色山地果業,使花牛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78.6萬畝、產量達160萬噸,把蘋果產值做到了50億元。南山花牛蘋果基地區域,人均果品純收入超8000元。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
口岸數字化 貨物“跑”起來
本報記者 劉曉宇
福建和廈門要適應形勢發展,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准深耕細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再立新功。
——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考察時強調
“1個小時,通關完成,刷新提貨時間紀錄!”海天碼頭,車船穿梭繁忙,福建廈門旭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熙說,“多虧數字口岸平台建設,各項手續都能在線上完成,進口貨物真正‘跑’起來了。”
近年來,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聯合廈門海關等單位,啟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完成海關、港口、航運、貿易等口岸數據資源聯通,打造船舶監管作業全流程無紙化辦理、查驗吊櫃免預約等211項應用服務“一觸即達”。
11月26日,由東南亞進境的遠洋貨輪“海豐宸明”到達廈門海天碼頭,船上滿載的進口原木,是福州一家家具企業急需的原料。
點開廈門數字口岸平台,貨物通關流程清晰呈現在葉熙眼前:船剛一靠港,海關便向碼頭運營方發送貨物分流信息,卸船時,待查驗貨櫃立即運往查驗場,其余貨櫃則可以直接提離港區。不到1小時,經東渡海關查驗合格的所有貨品通關。
“卸船分流,是廈門數字口岸建設的業務之一。隻要提前報關,貨物無需到堆場轉運,時間壓縮90%以上。”作為碼頭運營方,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商務部經理蔣蔚感受頗深,“碼頭每年可節約成本超1.5億元。”
“直接支線船舶轉運去福州。”眼瞅著貨物通關,葉熙立即安排業務員對接廈門港務海運有限公司。11月27日,這一票原木貨品原地再次入海,乘支線船舶前往福州馬尾港。再過24小時,原木進廠,化身為精美家具。
“隨著數字口岸平台建設,海關主動將支線放行信息推送到碼頭系統,每票轉關單至少能節約半天時間。”廈門港務海運有限公司操作經理駱裕輝說,“現在7條支線船舶每天往返於福州、廈門等沿海港口,讓貨品轉運像地鐵換乘一樣方便快捷。”
“我們將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主任何東寧說。
湖南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
研發強度高 產品技術新
本報記者 馬 原 楊 迅
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在這方面都可以大有作為。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時強調
12月的湖南長沙冬意初現,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裡卻暖意融融。在這家專注於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供應的中德合資企業裡,處處涌動著火熱干勁。
生產車間,智能搬運車穿梭運送。不同成分的原材料被運送到配混區域,經過精確配比,均勻混合后的黑色粉末被送入窯爐燒結,生產成鋰電池正極材料。
經過混料、燒結、粉碎、包覆、過篩、除磁、包裝……智能化生產線自動完成相應工序,鋰電池正極材料從這裡誕生。
一路之隔的巴斯夫杉杉電池研究院,近萬塊電池正在進行容量、常溫和高溫循環、存儲等測試,研發技術人員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雙束電子顯微鏡下,電池正極材料成像可以放大到幾萬倍,產品的形態、微觀結構一目了然。巴斯夫杉杉分析與電池技術中心總監黃樂之說,為了電池檢測過程的安全,電池技術中心實行三班倒,24小時不停。
巴斯夫杉杉與中南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等機構加快產學研合作,讓研究成果以最快速度落地應用。實現高壓鈷酸鋰產品的商業化﹔在三元材料領域,創新引入高熵結構,突破技術瓶頸……巴斯夫杉杉成功轉化高鎳和超高鎳正極材料等近百項產品成果,供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融入全球電池正極材料供應鏈。
推動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合資企業都可以大有作為。11月14日,隨著一輛新車在武漢下線,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創下新紀錄。這一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包括巴斯夫杉杉在內的眾多企業的努力。
“我們將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強化研發技術裝備,實施高質高效的創新活動,在產品技術上推陳出新,不斷滿足國內及全球客戶的高端需求。”巴斯夫杉杉首席執行官龍志強說。
《人民日報》(2024年12月12日 第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