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腦梗多發 身體預警信號要重視

腦梗即人們常說的腦血管阻塞,醫學上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是由於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導致腦血管出現軟化或者是壞死的情況,嚴重時會引發猝死。蘭州市中醫醫院針灸三科主任畢愛平就此為大眾帶來相關健康科普,她表示,腦梗發生前給身體傳遞了一些明顯信號和症狀,必須重視。
每年因腦梗去世患者高達200多萬,很多人覺得腦梗是老年病,其實從臨床上看,近年來腦梗發病不斷呈現年輕化趨勢。畢愛平介紹,進入冬季,氣溫驟降,氣血運行不暢,容易使血脈收縮,進而引起腦部供血不足,加重心臟負擔,從而增加腦梗發生率。無論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一定要嚴防腦梗。腦梗具有早期症狀,及時判斷身體傳遞的信號,可有效逆轉腦梗對大腦的傷害。
腦梗發生前有症狀預警
“腦梗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趨於年輕化,患者中10%-15%是年輕人,而且這個比例每年還在增加。針灸三科每天接診腦梗患者很多,年齡最小的隻有25歲。”畢愛平說,在嚴重的腦梗發生之前,有些人會出現“小中風”症狀。“小中風”又被醫生稱為“暫時性缺血中風”。
腦梗發生前有什麼征兆或判斷依據?畢愛平介紹,腦梗發生前給身體傳遞了六類明顯信號和症狀,必須重視。
舌根發硬。一旦出現舌根發硬,說話不利索、含糊不清,面部突然歪斜、無力或麻木,尤其是嘴角和眼周。此外,喝水容易嗆水、吃飯容易嗆著,也是舌根發硬的一種表現。
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或血壓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都是發生腦梗的前兆。(成年人的正常血壓值是90-140mmHg)。
劇烈頭痛。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伴有抽搐發作,近期有頭部外傷史,或頭痛伴有昏迷、嗜睡,頭痛的性質、部位、分布等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頭痛等。
眩暈是腦梗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腦梗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在疲勞、洗澡后也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若1-2天反復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梗的危險性將大幅增加。
短暫視力障礙。視力突然模糊,或者視野缺損,視物不完整,這種現象多能自行恢復,這也是腦梗較早的報警信號。
一側肢體麻木、乏力。中風一般隻累及兩個腦半球中的一個,因此,患者會突然出現一側的肢體力弱、麻木、乏力,當平行舉起兩隻胳膊時,其中一側會下垂。
這幾類人群容易患腦梗
腦梗的發生多與飲食習慣、日常運動量、是否熬夜等有關。畢愛平介紹,這幾類人群容易發生腦梗,需要警惕。
生活不規律:腦梗死是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如果生活中長時間熬夜、過度勞累、長期吸煙飲酒等,容易誘發該疾病。
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高得不到及時控制,會引起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狹窄,從而引起腦梗死。
高脂血症:血液中的脂質含量增高,會使血液流速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過多的脂質成分會在血管內沉積,從而出現腦梗死。
糖尿病:該疾病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病情持續發展,容易對血管壁造成損傷使腦血管出現病變,從而會增加腦梗死的患病幾率。
調控飲食 減少腦梗風險
俗話說,病從口入,腦梗和飲食息息相關,有些食物如果吃多了,會增加腦梗的幾率。
畢愛平建議,如果想遠離腦梗,飲食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濃肉湯少喝,大多數濃肉湯中,含有較多的鹽分,不利於血壓健康,為腦梗埋下隱患﹔脂肪、膽固醇含量也較高,尤其是濃白色的肉湯含量更高,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
要少吃咸菜和腌制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含鹽分高,會導致攝入過多的鈉。而鈉與血壓升高,關系密切。
日常攝入過多的油脂,會造成血管中甘油三酯含量過高,導致“血液黏稠”,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阻礙血液流通,也會增加腦梗風險。
高糖食物也要少吃。甜點、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會加速血管的病變,增加血液黏度,影響血液對腦部的正常供應。
戒煙限酒 避免藥物濫用
除了飲食外,適當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預防腦梗。還可多做手指運動,如手指操等可以讓手指變得靈活,預防腦梗。
要注意勞逸結合,正常作息。很多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因此也要學會釋放壓力,長期熬夜會讓大腦得不到休息很容易出現腦血管堵塞的情況,平時也要保持心情愉悅,生氣或者情緒激動等行為可是會傷腦的。要保持適宜的體重,避免肥胖,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
吸煙是心血管疾病和腦梗的重要危險因素,戒煙是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要限制飲酒量,過度飲酒可能導致高血壓和心臟問題。要避免藥物濫用,長期使用某些藥物或濫用藥物可能增加腦梗的風險,應按照醫生的建議用藥。
此外,定期體檢也很重要,通過定期體檢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身體出現問題,要及時治療。腦梗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對待腦梗,千萬不能大意。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