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基因庫”

今年9月,大熊貓“安安”“可可”跨越山海,從四川到了香港。自1997年香港回歸后,中央政府贈送給香港的三對大熊貓,大多與四川省雅安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家在清風雅雨間。”這是許多人對雅安的美譽。在雅安,不僅有清風、雅雨和我們相伴,還有無數的珍稀動植物。
雅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分布植物3000余種、野生動物700余種,被譽為動植物的“基因庫”。
在這“基因庫”中,大熊貓無疑最抓人眼球。作為一個古老的物種,大熊貓堪稱自然界的“活化石”。雅安8個縣(區),個個都有野生大熊貓活動的痕跡。第四次大熊貓野生調查顯示,雅安有野生大熊貓300余隻,其中最多的是寶興縣,有野生大熊貓181隻。1963年,北京動物園誕生了全球第一隻人工繁育的大熊貓“明明”,它的父母均來自雅安市寶興縣。
雅安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熊貓、川金絲猴等獸類14種,綠尾虹雉、紅喉雉鶉等鳥類20種,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35種。
為什麼這麼多野生動植物選擇在雅安生長和棲息?
很久以前,喜馬拉雅山脈所在區域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青藏高原持續抬高,眾多生物向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雅安遷移。同時,四川盆地的海洋生物不斷演化出陸生生物,向山地擴散,它們在雅安匯聚、相遇。
橫斷山區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雅安是這一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代表地。
雅安境內群山高矗,溝壑縱橫,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升高,海拔由最低的516米上升至5793米。最低點是亞熱帶,最高點是終年積雪的寒帶永凍帶,中間由低到高依次是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海拔落差大,垂直氣候帶分布明顯,“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造就了雅安境內生物種群的豐富多樣。
雅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樣離不開一線保護者的傾心守護。
張毅祖籍四川省南部縣,他的爺爺張文乾是新中國第一代森工人,一家三代六口人都曾在夾金山林業局工作。
張文乾先是拿起斧頭砍樹,后來放下斧頭,拿起鋤頭種樹。1999年,張毅參加工作時,四川已開始天然林禁伐,他的工作是種樹和管護。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立后,夾金山林區全部劃入其中,他和家人成了國家公園的守護人。
李貴仁是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管護員,長年在野外巡護。李貴仁和他的同伴們多次在野外發現大熊貓、扭角羚、川金絲猴等的身影。為了保護這些可愛的生靈,李貴仁一次又一次背起帳篷走進深山。
雅安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大公園,在這個公園裡,人與動植物和諧共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