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水景變美景
——臨夏市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提升民生福祉
整治后的大夏河臨夏市段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匯千山之脈,集萬壑之源。大夏河,古稱“漓水”,是黃河上游的一級支流,全長206公裡,猶如一條彩色的紐帶,滋養著甘肅中部的自然生態環境,把沿線各民族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
2023年,黃河流域大夏河臨夏市段入選第三批省級幸福河湖創建名單。美麗幸福河湖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臨夏市錨定“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創建目標,深入抓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治理,持續扮靚河流“顏值”、厚植水韻“底色”,全力推動創建工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2024年,大夏河臨夏市段完成了省級美麗幸福河湖7大類指標28項建設任務,順利通過美麗幸福河湖省級評價。
冬日,記者漫步大夏河邊,眺望滔滔河水,河面上,成群的紅嘴鷗、斑嘴鴨等鳥兒聚集在河中濕地捕食戲水。岸邊健身步道上,市民們悠閑散步,河道兩岸干淨整潔,景色優美。
“互聯網+河湖長制”
探索管水護水新模式
“愛護河道環境,爭創文明市民”“河道危險,謹防溺水”“水深危險,請勿靠近”……大夏河臨夏市段岸邊,隨處可見各種河湖安全文明警示語。打開“甘肅河湖長制APP”,點擊“我要巡河”,工作人員巡河打卡的時間、線路、次數全都清晰可見。
臨夏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工作,形成了河長負責、部門共治、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河長制實現了從“有名”到“有實”,從“建立”到“見效”。截至目前,全面建立了“三級河長責任體系”,現有三級河長共65名,其中縣級河長3名,鄉級河長21名,村級河長41名。
河湖長制就是責任制。臨夏市東區街道三易社區書記馬小燕就是一名河長,記者見到她時,她正沿著河段巡查河道。“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來巡查河道,看河道河岸有無垃圾並及時清理,查看河道排污口是否有異常,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第一時間解決問題。”馬小燕說。
在加大日常巡河力度的同時,馬小燕還和其他河長在寒暑假期間深入社區等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通過河長制與防溺水工作相結合,強化市民和學生的安全意識。
除了每天來河邊巡查的河長,臨夏市還打造了“永不下崗的河長”——河道監控視頻。“目前臨夏市共安裝了123處河道監控視頻,2021年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河道智慧管理全覆蓋,能夠及時發現河流問題隱患,保障河道安全。”臨夏市河長辦公室副主任馬謙告訴記者。
臨夏市還充分調動民間河長、義務河長、巡河志願者的積極性,發揮社會力量在宣傳治河法律法規政策、收集反映民意、搭建溝通橋梁等方面的作用,暢通公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形成處處都有監督、管護與治理力量。
河水湍急、河面清澈、河岸干淨,這便是臨夏市探索和踐行河湖長制工作以來交出的亮眼答卷。
防洪護岸
守護水清岸綠高顏值
記者來到大夏河臨夏市南川渠引水樞紐至尕楊家村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設現場,河水清澈流淌,水鳥低飛戲水,河邊紅黃磚相間的步道已經鋪設完成。
“以前這裡是廢棄的爛河灘,現在經過國家治理,生態環境比以前好了,水鳥也多起來,沒事兒我就來河邊散步、閑聊,看著干淨的河水很舒心。”70多歲的陳大爺坐在岸邊椅子上邊晒太陽邊和同伴拉家常。
“這個防洪治理工程項目主要涉及建設治理河道,平整新建防洪堤,對部分堤身進行綠化美化,同步修建寬6米、長7公裡堤頂道路。”臨夏市水務局局長唐國祥介紹,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治理段河道防洪體系,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最大程度避免洪水災害。
實施一個項目,治理一段河道、改善一片生態、打造一處景觀。臨夏市結合鄉村振興,主動銜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利用良好的水資源條件、美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以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為抓手,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目前,通過實施臨夏市大夏河三十裡風情線防洪治理工程、紅水河綜合治理工程、大夏河羅家堡段河道生態護岸工程和臨夏市牛津河河道治理工程,改善提升了河道生態環境,帶動沿河周邊鎮(街道)生態農業、文創、旅游等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水安於民、興於業、美於村、富於民的鄉村振興臨夏樣板,實現人水和諧共生。
在大夏河臨夏段河岸邊的水泥河堤上,雕刻著一排金色的贊美臨夏的詩詞和含有臨夏特色的彩陶、牡丹花等。“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臨夏的浮雕藝術與河道治理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去感受臨夏獨特的地域文化。”唐國祥說。
臨夏市以水利風景區建設為抓手,推進水文化與文旅發展、鄉村振興等有機融合。深入挖掘臨夏黃河文化精神內涵,突出臨夏市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民俗商貿、民族融合的地域特質,加大黃河文化的傳承弘揚,彰顯黃河文化時代價值。
部門聯動
打出整治保護組合拳
“2022年,發生了兩起老百姓往河裡倒扔垃圾和樹枝的情況,我們的巡河河長發現后第一時間上報,充分利用河湖‘三長’機制,分別給予了警告,並要求其清理所倒垃圾,恢復河道原貌。”馬謙說,隨著嚴格的管理制度,現在老百姓自主保護河湖的意識有了很大提升。
為進一步提高河湖治理保護綜合協調能力,臨夏市健全完善“河長+警長+檢察長”機制組織體系,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公安機關、部門行政執法機關職能作用,聯合打擊河道“四亂”突出問題,強化公益訴訟及生態環境資源修復,提升水環境質量,通過部門、流域和區域聯防聯控、共保共治,加大對河道排污口監管力度,減少各類入河污染負荷量,助力河湖管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除了改善河湖環境,臨夏市大力實施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循環利用,不斷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的創建工作,將節約用水貫穿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嚴格水資源管理,健全完善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機制,嚴格落實行業用水定額、用水強度控制、節水評價制度,強化灌區節水改造﹔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規范河道採砂管理,持續開展河道非法採砂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動態監控和監督管理﹔保障水生態健康,因河施策,制定生態流量保障方案,保障河流生態下泄流量,維護河流水體水質達標,共建人水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大夏河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只是開始,我們將以河湖長制工作為有效抓手,統籌做好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域岸線管控、河流執法監管等工作,著力建設並有力維護好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健康河湖、安全河湖,為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撐、作出更大貢獻。”唐國祥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