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河暢景美 水城共融

走進冬日的渭河源頭,獨具一格的自然風光和巧奪天工的冰雕交相輝映,展現著渭河源頭獨有的魅力。
渭源,以水而名,因水而興。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當地縱深推進河湖長制,持續深化全域治水,打好碧水保衛戰。
如今的渭河源頭,河暢景美,水城共融,人水和諧。
健全機制 形成治水合力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渭源縣立足建設美麗幸福河湖目標,分級分段建立縣、鄉、村三級河湖長體系,統籌承擔“管、治、保”責任,建立上下貫通、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
渭源縣委、縣政府高位推動河湖長制工作,每年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召開河湖長制工作會議、簽發河湖長令,分析形勢、明確任務,高站位謀劃部署,高標准推動落實,切實做到守水有責、管水擔責、護水盡責。
渭源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縣級雙總河長帶頭巡河履職,11名縣級河長深入流域巡河調研,以上率下,帶動各級河長積極履行職責,2024年前三季度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湖達2.8萬多人次,協調解決河湖水生態環境問題53個。
同時,渭源縣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建立了“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河長+雪亮工程”“河長+巡河員”“河長+保潔員”等“河長+”機制,健全河長會議、工作督查、驗收考核、問責與激勵等系列制度,形成黨政同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治水管水工作合力。
如今,渭源縣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岸邊水草豐茂,河中水鳥嬉戲,“母親河”煥發出新活力。
系統施治 共建生態綠廊
水生態環境的改變不僅需要精細化的管理,還需要整流域協同治理。
渭源縣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結合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投資1.67億元建設了黃河流域渭源縣水生態綜合治理及生態廊道建設工程,把渭河城區段打造成集“親水、休閑、運動、觀賞”於一體的生態綠廊。
同時,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優化水資源配置,投資2.45億元,實施了北部、東南部供水水源置換工程及引洮一期定西市西南部農村供水工程,讓全縣人民喝上了洮河水。
立足渭河源頭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美麗河湖串聯起城鎮、鄉村、景區,成為保障沿河生態、承載福祉、寄托鄉愁的美麗風景線。
2023年,渭河渭源段成功創建省級美麗幸福河湖,成為定西市唯一一條入選省級美麗幸福河湖的河流。
以水興產 以水惠民
如今,從渭河源頭順流而下,渭河源4A級景區、鹿鳴谷、路園鎮高原夏菜產業園、清源鎮花卉產業基地……處處呈現出一派以水興產、以水惠民的景象。
渭源縣做大水美經濟,以水為媒撬動產業發展。渭河渭源段省級美麗幸福河湖的成功創建,串起了渭河沿岸的美麗鄉村、特色產業、文化旅游,繪就了一幅城鄉共富的美麗畫卷。
2024年以來,全縣共舉辦渭水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動賽事69項192場次﹔接待旅游人數360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20億元,分別增長57%、107%。
此外,渭源縣大力發展“川河經濟”,支持沿岸群眾大力發展高原夏菜、現代農業、花卉產業、鄉村旅游等。渭河沿岸累計建成觀光旅游長廊23公裡、文化展示節點5個、生態公園4處、產業基地11處,形成“連鄉成片”“跨鄉成帶”“集群成鏈”的產業發展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