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用好管好水資源 繪就生態新畫卷

——嘉峪關市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工作觀察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
2025年01月22日09:44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好管好水資源 繪就生態新畫卷

冬日的嘉峪關,宛如一顆鑲嵌在西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散發著別樣的魅力。

河湖之上,碧波粼粼。陽光洒下,泛起層層金色的漣漪。水鳥們像一群靈動的精靈,在湛藍的天空劃過優美的弧線。橫跨水面的飛橋在落日余暉中,勾勒出清晰的剪影,見証著天下第一雄關的生態環境變遷。

近年來,嘉峪關市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河湖治理路徑,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充分考慮上下游和左右岸的差異,突出河道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將水資源的科學管理與生態環境的精心呵護作為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且成效顯著的發展之路。

濕地變身生態園

嘉峪關草湖國家濕地公園,曾經只是一片略顯荒蕪、鮮為人知的自然區域,如今華麗轉身,變成了市民與游客心馳神往的生態樂園。

“早就聽說草湖升級改造了,咱們得去看看。”市民劉輝懷著好奇與期待走進公園,剛到門口,就被眼前嶄新的景象所吸引,連呼“太驚喜了”!

隻見新建的游客接待大廳寬敞明亮,現代化的建筑風格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為游客們提供了舒適的休憩空間。旁邊整齊地停放著一輛輛電瓶車,隨時准備載著游客,開啟一場輕鬆悠閑的生態之旅。

沿著公園內棧道漫步,能看到新布局建設的五條堤壩。“這些堤壩可不是簡單的水利設施,它們巧妙地融入了景觀設計理念,不僅增強了公園的防洪蓄水能力,更成了別具一格的人行道和車行道風景線。”嘉峪關市林業和草原局濕地保護辦公室綜合科科長馮學剛介紹。堤壩兩側的樹木與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映襯,無論游客步行還是乘車經過,仿佛置身於一幅流動的畫卷之中。

嘉峪關草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嬗變,只是嘉峪關市河湖生態修復工作的其中之一。

2022年以來,嘉峪關市結合河湖長制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實施了以水系湖岸治理、退化植被修復為主的濕地保護修復工程,目前共修復壩體1429米、治理湖岸5.7萬平方米、恢復退化植被52公頃、敷設修建供水管涵13.2公裡,為濕地提供了生態補水,確保了濕地的水源涵養。

如今,草湖國家濕地公園、討賴河嘉峪關段、南湖生態園等,成為候鳥停留的中轉地,綠頭鴨、赤麻鴨等水禽的棲息地,鳥類種群和數量逐年增加。

“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濕地、保護濕地,我們打造了濕地體驗園、濕地淨化園等濕地科普、展示工程,修建濕地體驗游園9.8萬平方米,按照3A級景區標准完善科普宣教標識牌,新建自然科學展館400平方米,安裝了濕地監測和管護設備,實現了監測管護自動化、智能化、現代化。”馮學剛說,還將繼續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生態環境修復力度,讓大家看到更美的濕地,共同守護這片生態淨土。

建設節水型城市

“水是生命之源,節水就是守護我們城市的未來。”嘉峪關市住建局公用事業管理科負責人王陽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嘉峪關市通過加強供水監管、優化供水系統布局、完善用水漏損管控治理體系,推進智慧化運營管理,提高了行業領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嘉峪關市確定了節水目標、任務和措施,圍繞工業、農業、城鎮、生態四大用水領域,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節水行動。”嘉峪關市水務局水政水資源科科長張麗娟介紹。

在工業節水方面,酒鋼集團作為嘉峪關市的重要企業,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實施了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酚氰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等建設項目。“在酒鋼生產車間,工業廢水經過先進的處理工藝,變成了可以再次利用的水資源。”酒鋼集團能源部主管秦津山介紹,通過項目實施,實現了工業廢水“零排放”,提升了中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企業節約了水資源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而在農業領域,節水增效更是關乎著農戶的切身利益。嘉峪關市積極推進農業節水,建成地表水自動化閘門208套,這些閘門像一個個精准的“水龍頭”,可以根據農田的實際需水情況,自動調節水量,確保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同時,安裝100套雷達水位計,時刻監測水位變化,為灌溉用水的精准調控提供了准確數據。此外,加裝112套機井智能化控制設施,讓農戶可以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遠程操控機井抽水,實現了灌溉的自動化、智能化。目前,全市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12萬畝,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

城市的供水設施安全運行同樣不容忽視。嘉峪關市持續加大投入,改造供水管網10.15公裡,新建及改造污水收集管網19.13公裡,改造小區內供水管網23.27公裡,有效降低了供水管網的漏損率,提升了供水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確保了居民們用上放心水、干淨水。

在城市綠化方面,全市推廣管灌、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告別了以往大水漫灌的粗放式灌溉方式。“這些節水技術就像是給每一株花草樹木都配備了專屬的‘小水壺’,精准地為它們提供所需的水分,既滿足了植物生長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節約了水資源。”張麗娟說。

該市還推動再生水在景觀環境、城市雜用和工業用水等領域利用,將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之中。如今,全市污水收集率達到98%,再生水利用量達到0.4億立方米以上,利用率達100%,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成效明顯,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水動力”。

截至目前,嘉峪關市累計建成全省節水型企業5個,市級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54家、節水型居民小區15個,公布市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21家。獲得甘肅省節水型城市、國家節水型社會達標縣稱號,成功入選國家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

凝聚治水護水合力

河湖治理與保護,關系到城市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嘉峪關市始終將河湖長制工作納入工作總體布局,統一謀劃、協同推進、狠抓落實,凝聚成全市上下治水護水的強大合力。

市級總河長肩負著守護河湖生態的重要職責,一年來巡查調研4次,通過簽發總河長令,科學合理地安排部署年度重點工作,為全市的河湖治理工作明確了目標和方向。為了精准解決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地下水超採這一嚴峻挑戰,該市組織召開地下水超採治理工作推進專題會議,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確保地下水超採問題治理取得成效。

在協同治理方面,嘉峪關市探索創新,召開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暨地下水超採工作聯席會議,水務部門、檢察機關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圍繞水資源保護、地下水超採治理等難點問題展開討論,找准了協同監督的契合點,通過建立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合執法等機制,推進了水資源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為河湖生態的長治久安筑牢了堅實的法治防線。

水務部門積極聯合公安、檢察、生態、住建、流域機構等多個部門,開展聯合巡查。巡查隊伍沿著河湖兩岸,對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黑臭水體等問題開展全方位排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整改,持續鞏固水生態環境治理成效,讓河湖生態環境始終保持良好狀態。

水務部門還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水中國行”等重要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積極參與,增強節水意識。“我們把推進河湖長制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河湖生態環境和長效治水的重要舉措,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讓藍天碧水成為嘉峪關最亮麗的底色。”嘉峪關市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李昌蘭說。

(責編:邵蘭、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