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關愛“一老一小” 守護“朝夕美好”

蘭州市立足幼有所育、老有所養扎牢織密民生保障網

南永濤
2025年01月28日09:09 |
小字號

“一老一小”,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是事關千家萬戶的“關鍵小事”和“民生大事”。近年來,蘭州市堅持把“一老一小”事業作為一項暖心的民生工程,以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為重點,以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為契機,創新舉措、解題破難、打造亮點,著力筑牢民生底線,積極探索精細化服務新模式,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溫暖“一老”托起幸福“夕陽紅”

在城關區虛擬養老院,工作人員從網絡“雲端”每天為老年人精准送出個性化私人定制服務﹔在七裡河建蘭路街道吳家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聲樂、書法、交際舞等豐富多彩的免費課程正在進行﹔在城關區拱星墩街道和雁南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一群老年朋友齊聚一堂,開展銀發閱讀主題分享會,享受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養老涉及千家萬戶,是家事也是國事。今年以來,蘭州市各級民政部門始終牢記“民生為大、民生為要”,加快健全養老服務社會保障體系、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努力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2024年,蘭州市著力破解銀發族就餐難題,大力實施“養老服務+老年助餐”服務示范為民辦實事項目,推行幸福蘭州長者食堂、老年助餐點、中央廚房+助餐、社會餐飲企業+助餐等助餐模式,進一步支持居家社區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將實事辦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贏得老年人的口碑,讓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臨近中午,城關區定西路社區幸福蘭州長者食堂的飯菜陣陣飄香,葷素搭配的熱炒和特色湯品在選菜區擺放整齊。附近社區的老人們結伴同行,到社區的長者食堂“約飯”,按照自己的食量,挑選喜歡的菜品稱重就餐,一邊吃著可口的飯菜,一邊開心地聊著家常,其樂融融,共同度過屬於他們的幸福“食”光。

定西路社區幸福蘭州長者食堂負責人表示:“菜品的選擇上,我們充分考慮了老年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既有清淡易消化的家常菜,也有補充營養的特色菜,更是免費提供了二十四節氣養生茶和熱湯,食材新鮮、營養健康、美味多元、明廚亮灶,努力為社區內的老年人創造一個溫馨、健康、便捷的用餐環境。”

“我子女長期在外地工作,自從社區長者食堂開業后,因菜品豐富多樣,經濟實惠,營養均衡,而且非常適合老年人口味,成為我每日用餐的首選之地。”談及該食堂帶來的實惠和方便,轄區居民劉奶奶的滿意之情溢於言表。

一粥一飯,三餐四季,看似生活小事,實則民生大事,浸潤著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今年的市政府報告提出,蘭州市將繼續實施社區嵌入式養老助餐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持續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老有所養,也需要更多“醫靠”。近年來,蘭州市積極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推動有條件的機構整合醫療和養老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便捷、更加貼心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不斷提升全市老年人的養老幸福指數。

去年,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聯合印發《蘭州市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申請省級彩票公益金老年人福利類資金300萬元,在全市3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醫養結合服務中心,配置護理型床位並實施適老化改造,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機構照料、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社區照護等嵌入式綜合型醫養結合服務。

記者在城關區團結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診療區內看到,老年人們正享受著中醫理療師提供的針灸、按摩、艾灸等服務。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每年為入住的老人提供一次免費體檢、健康指導、慢性病管理、中醫藥健康服務、出診、每月定期巡診、健康教育、提供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等服務,真正實現了醫養結合中心與養老中心緊密銜接,融合發展,更好地滿足了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從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樂,金城大地老年人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關愛“一小” 呵護兒童茁壯成長

除了老年人,面向兒童的公共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蘭州市通過推行“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兒童視角,將“兒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設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以兒童友好繪就人民城市溫暖底色。大力推進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空間、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的適兒化改造,將兒童友好元素有機嵌入城市公共綠地、公園、廣場、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等公共設施,打造兒童樂園矩陣,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

安寧區金牛街旁的兒童友好空間,自投入使用以來便廣受市民們的喜愛。記者注意到,這片開放型的游樂區域,設施豐富,設置有兒童木馬、小瀑布滑梯、歡樂家園蹦蹦床、小象蹺蹺板、卡通故事機、秋千、感應地燈等多樣化游樂設施,可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娛樂需求。同時,該區域還配備了母嬰室、兒童衛生間等公共衛生設施,為家長和孩子們提供極大的便利。

“這個兒童友好空間娛樂設施齊全,體驗感非常好,空閑時間經常帶孩子過來游玩,真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地。”家住附近的王女士對此稱贊不已,她認為,創造安全便捷的兒童空間,是對兒童成長的重視和尊重,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有力體現。

如今,在蘭州市的大街小巷,不少兒童友好空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在西固區福利路街道蘭化22街區社區,把關愛青少年作為提升幸福指數的重要民生工程,推進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互促共進。 該社區積極探索社區、學校、家庭多方參與的“護苗”模式,全面構建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友好環境,凝聚合力畫好未成年人保護“同心圓”。

“我們社區打造‘護苗童享’課堂,解決了轄區兒童放學、假期無人看護的難題。”蘭化22街區社區相關負責人說。此外,該社區還先后召集黨員志願者、紅色收藏協會、文藝骨干、蘭州石化技術大學青年志願者,壯大兼任老師隊伍,把兒童所需與志願者特長相結合,分別提供作業輔導、文體活動、紅色教育、法治宣傳等服務,免費為孩子們打造成長的“第二課堂”。

短評:

讓夕陽更美 朝陽更紅

“幼有善育、老有頤養”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也是黨和政府的關切所在。“一老一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也是最見用心用情之處,體現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考驗的是城市治理的細心和耐心。

社區工作要抓好“一老一小”兩個重點。聚焦這兩個重點,蘭州市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不斷提升民生福祉。從“一米高度”的兒童友好空間,再到一日三餐的幸福蘭州長者食堂,金城處處可見“一老一小”的幸福笑臉,城市的民生溫度都在這“一老一小”的體驗感裡不斷提升。

隻有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傾聽群眾聲音、解決群眾困難、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實現幼有所育、老有所養,才能讓夕陽更美、朝陽更紅。近年來,蘭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孜孜以求、持續用力,扎牢織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網,把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以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讓這座城市更有溫度、更加美好。

來源:蘭州日報

(責編:黃帆、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