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煙火氣,氤氳文化味(新語)

體驗冰雪項目、領略花船巡游、觀賞地戲表演……今年春節假期,“去鄉村旅游過大年”成為不少人的出行選擇,也圈粉了越來越多入境游客。有游客感慨:“鄉村的煙火中藏著地道的中國味道。”
鄉村旅游何以不斷聚人氣、揚名氣?用心守護鄉風鄉俗鄉韻是關鍵所在。
福建南靖官洋村注重傳統建筑的活化利用,改善傳統土樓內部環境,融入休閑業態,讓“凝固的詩歌”成為品味鄉村文化的重要平台﹔四川理縣桃坪村堅持保護與傳承並重,舉辦花兒納吉賽歌節等民俗文化活動……守住鄉村的“原汁原味”,小而美的田園才能留住遠道而來的游客。
鄉村旅游熱度攀升也是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注腳。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一磚一瓦皆故事,一街一巷載鄉愁,把深厚的文化資源轉變為旅游優勢,有賴於因地制宜的開發與利用。
安徽黃山西遞村圍繞村中處處可見的楹聯,深挖楹聯背后的“謙和”“自律”等文化理念,建設楹聯廣場等文化新地標,在潛移默化中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陝西柞水朱家灣村依山就勢,打造終南山寨民俗文化村,將鄉土、民俗等融入建筑藝術中,使生態成景點、村落變景區。實踐証明,利用好蘊藏於鄉村沃土之中的文化基因,實現從“靜態展示”到“動態傳承”的轉變,將為鄉村積蓄更多發展新動能。
伴隨著數字技術的迭代發展,鄉村旅游有了更多新的“解鎖方式”。智能導覽系統的推行,使游客實現“一部手機逛鄉村”﹔短視頻等平台普及,“雲端游鄉村”拓寬了鄉村旅游的可及性……數字技術日益融入鄉村旅游的全鏈條,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滿意度。
推動鄉村旅游“乘勢而上”,同樣離不開政策引導與支持。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90條“年禮好物 自在鄉村”主題精品線路,進一步豐富了春節假期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立足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將過去散落的鄉村串點成線、串珠成鏈,實現互補互促、聯動發展,能夠推動形成品牌效應,釋放鄉村旅游發展的內生動能。
鄉村旅游進入下半場,更要寫好山水文章,守好生態底色。從山東榮成煙墩角村翩翩起舞的天鵝,到重慶武隆荊竹村郁郁蒼蒼的林海,再到甘肅迭部扎尕那村幽深狹長的峽谷,鄉村旅游看的是山水美景,品的是悠遠古韻,留的是心中詩情。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不能隻關注經濟效益,而應在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讓游客能夠在“望山見水”中記住鄉愁。
鄉村旅游,一頭連著游客的“詩與遠方”,一頭連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守好青山綠水、用好數字技術、護好詩意田園,氤氳著煙火氣和文化味的美麗鄉村,令人心生期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