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健康

不是簡單切片切段、蒸炒炙煅,而是一套完整的技術和理論體系

中藥炮制,讓匠心融入創新(健康焦點)

本報記者 楊彥帆
2025年02月07日09: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藥炮制,讓匠心融入創新(健康焦點)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同仁堂大門口的這副對聯,流傳百年。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前處理分廠。走進呂建媛中藥炮制技能大師工作室,火炙間、水火制間熱氣騰騰。作為北京市首席技師工作室的領辦人,呂建媛正向徒弟授課。桌子上擺放著一些骨碎補,這是一味補腎續傷的中藥,呈扁平長條狀,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鱗片,柔軟如毛。

“你們看,骨碎補本身比較干癟。”呂建媛拿起一個骨碎補說,“通過採用砂燙的方法,使用砂子作為傳熱媒介,可以將它燙至鼓鼓囊囊的狀態。這樣一來,砂燙后絨毛焦枯,易於去除,既便於煎出有效成分,又便於粉碎。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經驗,通過砂燙可以達到炮制的目的。”

炮制,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按中醫用藥要求將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傳統方法和技術。中藥來源於大自然中的各種動植物,可能太寒、太熱、太燥,有的還有毒性。通過炮制,可以讓其符合臨床用藥要求。

中醫講究依法炮制,若炮制方法不對或炮制“火候”不到位,則會影響中藥臨床療效的發揮

經過長期發展,同仁堂的藥材炮制有20多道工序、50多種加工方法,包括淨制、切制、炒制、煅制、蒸制、煮制、制炭、制霜等。

“通過不同的加工手段,藥品最終呈現出的形態、適應証也不同。我們在庫品種有800多個規格。”呂建媛說,一種藥材可能有不同的制法。比如白術,有生白術、麩炒白術和土炒白術,一個白術至少有3個品規。

為什麼要進行炮制?“炮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減毒增效,這是其核心。此外,炮制還具有去除非藥用部位、擴大用藥范圍等作用。”呂建媛說。

比如,附子、烏頭經炮制后可以起到減毒存效的作用。何首烏若不經炮制是一種瀉藥,而用黑豆汁、黃酒蒸制后,則可以破壞它的瀉下成分,功效變成滋補肝腎、烏須發。通過炮制來調整藥性,能夠使其升降有序、補瀉調暢、解毒糾偏,發揮藥物的綜合療效。

中醫認為,“凡藥制造,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中醫講究依法炮制,而掌握炮制技巧並不容易,若炮制方法不對或炮制“火候”不到位,則會影響中藥臨床療效的發揮。

拿骨碎補來說,首先要淨制,大小分檔,如果這個環節做不到位,就會影響后面的砂燙環節,導致燙制不均勻,大的不到位,小的燙過了。在燙制環節,還要控制砂溫,砂溫過高容易造成焦煳,砂溫過低燙后不易鼓起,不利於粉碎和有效成分的煎出。最后是去除非藥用部位,骨碎補的非藥用部位是其表面密被的小鱗片,必須完全去除干淨,不然會影響藥效。

早在2006年5月,中藥炮制技術就已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類。“炮制技術有中醫藥理論的支撐,如藥性理論、配伍理論等。”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炮制研究中心主任張村說,“古人早已在千百年的用藥經驗中總結出了炮制過程對中藥療效的重要性。炮制並不是簡單切片切段、蒸炒炙煅,而是一套完整的技術和理論體系。”

同樣的藥材,炮制的方法不同、炒制的火候不同,藥效也會有所不同

炮制方法因地制宜、因藥制宜,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比如,四川的“川幫”、江西的“樟幫”“建昌幫”、京津地區的“京幫”等。

張村介紹,各地有各自突出的炮制特色,既源於原產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也得益於長期以來總結出的技藝。比如,“京幫”炮制發源於北京,特色在於對藥物的淨制、切制、蒸、炒、炙、煅、發酵、制霜等方面的精細操作,其中九轉南星就是最具特色的炮制品種之一﹔“樟幫”加工方法獨特,發展出獨特的傳統加工炮制工具,包括鍘刀、片刀、刮刀、鐵錨等。

目前,中藥炮制已形成兩級標准體系:一是國家標准,即《中國藥典》和《國家中藥飲片炮制規范》﹔二是各省市的炮制規范,而地方炮制規范則更突出地方特色。

在四川,“川幫”炮制的特點是工藝比較繁雜、炮制品規較多,多採用“復制法”。“‘復’是反復炮制的意思,比如復制大黃是‘川幫’炮制的代表作品之一。取生大黃加黃酒后,九蒸九晒,稱為九制大黃,又稱獨黃丸,炮制要耗時幾周。”中藥炮制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胡昌江告訴記者。

50年來,胡昌江一直深耕中藥炮制技藝,同時也有執業醫師資格証,在醫院出診。除了開展炮制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以外,他還注重通過臨床觀察炮制效果。

“四川傳統的醫館,對原料藥材的炮制工藝模式是‘前店后坊’,根據臨床需求實時調整、靈活應用、臨方炮制。”胡昌江說,“將臨床療效作為中國傳統炮制技術的載體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了臨床療效,中醫藥的生存發展也就無法談及。”

呂建媛說,黃連生品具有苦寒之性,通過姜炙可抑制其寒性,更適合年幼、體虛患者或老年人﹔熟大黃通過黃酒蒸制后,瀉下力緩,具有瀉火解毒、活血的作用。同樣的藥材,炮制的方法不同、炒制的火候不同,藥效也會有所不同。

受訪專家表示,整體來看,中藥炮制與中醫臨床存在一定的脫節,中醫、中藥應進一步加強融合。讓臨床醫生了解中藥和中藥炮制,有利於保証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同時促進中藥炮制的創新發展。

加強傳承創新發展,推動中藥炮制的現代化和標准化

很多特色炮制工藝比較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傳承與發展的難度。張村告訴記者,炮制技術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學術、技術的傳承,更需要活態傳承。“要把‘人’帶進去,讓一代代藥工促進炮制技術生生不息。”

1998年,呂建媛申請從包裝車間調到前處理車間,跟著老藥工師傅一步步學習。“當時制作六神曲,沒有發酵設備,隻能依靠自然條件,主要借助溫濕度表和以往的經驗。如果溫度高出幾攝氏度,曲發酵后的味道、質地就會發生變化。”呂建媛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一邊請教老師傅,一邊鑽進車間,每隔一段時間就去記錄數據,時刻關注和調控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呂建媛認為,雖然當下很多品種的炮制都已進入快速工業化生產,但“手藝”依然有其無可替代的價值。

如今,呂建媛有了6名徒弟,其中不乏年輕人。賈天穎2020年從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炮制系研究生畢業,入職同仁堂,拜呂建媛為師。她告訴記者,在學校時,更多的是在實驗室裡操作,炮制藥品數量少。但在車間裡,原藥日處理量通常都在上萬公斤,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不通過實踐,就沒有辦法把握其中的度。

從篩簸攘拿到蒸炒炙煅,炮制不僅是“腦力活兒”,也是“體力活兒”。胡昌江表示,當前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中藥炮制,專業人才隊伍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我國已將傳統“師徒傳承”模式融入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傳承工作室等方式,為經驗傳承提供平台。

在傳承中,很多炮制技術和理念與時俱進。2015版《中國藥典》修訂以來,我國不斷完善中藥飲片標准內容,以體現炮制特色的飲片質量評價標准。在成都中醫藥大學炮制工作室,生化實驗室可以利用現代科學儀器,檢測炮制前后每味藥主要成分含量的變化,在傳統經驗判斷火候之外,增加對其化學成分的質量控制……

張村說,如何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臨床用藥理論進一步闡明原理,是炮制技術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當前,我國對一些經典名方的炮制特色技術挖掘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強炮制特色技術傳承和發掘,加強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經驗方等新藥研發、轉化和應用。同時,也要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推動中藥炮制的現代化和標准化。

(責編:邵蘭、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