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國之大,在“一撇一捺”(兩會今日談)

崔 妍
2025年03月08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之大,在“一撇一捺”(兩會今日談)

正在增肌塑形的胡女士,十分關心“營養餐”。她欣喜地說,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也在關注高蛋白,而且還關注“好味道”。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嚴建兵委員的團隊,培育了多個蛋白含量超過10%的玉米品種。以去年我國玉米總產量為計,玉米蛋白每提高1%,相當於新增加290萬噸蛋白、少進口700萬—800萬噸大豆。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高級專家王彩雲代表的團隊,將常溫純牛奶中乳鐵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90%以上。中國有了自主提取乳鐵蛋白的能力。

技術研發創新,不僅做優“中國糧”、端穩“中國碗”,也提高餐食營養、提升舌尖幸福。胡女士說:“巧了!想著營養餐,就被‘投喂’高蛋白。”全國兩會關注的,正是民生“營養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從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到做好“土特產”文章,再到加強護理、兒科、病理、老年醫學專業隊伍建設……有了鼓鼓囊囊的政策“大禮包”,百姓生活將更滋潤。

常言“國計民生”,看起來是“國計”和“民生”,實則是“國計”為民生。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真金白銀換來一個個小家的煥然一新﹔長三角一體化“破壁”生活圈,江浙滬皖“好鄰居”變“一家人”。國之大,在“一撇一捺”。用放大鏡看“國計”,處處關系你我他。

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人民幸福安康。這其中蘊藏“投資於物”與“投資於人”的辯証法。“物”是手段,“人”是根本。

下大力氣守護“藍天”,人們少了“呼吸的痛”﹔合力保護古街巷,讓鄉愁棲居時光褶皺﹔國產創新藥“加速跑”,戰勝疾病的“工具箱”更豐富……不少資金資源看似沒有“直接到賬”給個人,可衣食住行早已變了樣。豐裕的物質、豐富的供給,正滋養著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14億多人,都是發展的“投資者”,也是發展的“受益者”。把握好預期與目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既不斷向上跳一跳,又沉下心來扎扎根,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這份大家共享的發展“投資”方能持續增值。

發展的劇集裡,全是“我們的故事”。看准了就抓緊干,把經濟指標變為幸福指數,故事新篇更可期、更精彩。正如網友所說:“以人民為中心,一切向好!”

(責編:高翔、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