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鎖住梨香 品牌拓寬市場
——皋蘭軟兒梨的“出圈”辯証法

真空包裝的軟兒梨
在皋蘭百璐通瓜果專業合作社,陳玉芳正將包裝好的軟兒梨稱重后打包,准備發往長三角地區。“原來農閑的時候都沒有收入,現在我能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有4000元的收入。”陳玉芳笑著說。這一切,都得益於當地梨產業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皋蘭縣深入挖掘、悉心培育梨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積極打造兼具地域特色與文化內涵的梨產品品牌,力求將軟兒梨這一地方特產推向更為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到軟兒梨的獨特風味,領略蘭州梨文化的魅力。
皋蘭百璐通瓜果專業合作社於2010年成立,以什川鎮的梨產品作為主營項目,收購量從2012年的40噸一路增長至如今的300多噸,成功將這一甘味農特產品推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軟兒梨作為應季水果,以往銷售期極為短暫,僅集中在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1月初。為突破這一限制,延長軟兒梨的銷售時間,該合作社與當地政府齊心協力攻克了諸多難關,其中首要的便是儲藏和運輸難題。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的冷庫,成功解決了軟兒梨以往的儲存難題。去年9月採摘的軟兒梨,經過靜置和糖化后存入冷庫,可實現全年銷售。同時,我們採用給梨加保溫箱、真空包裝、冷鏈物流等手段,打破了運輸半徑小的困境。”該合作社理事長魏永波說。
合作社全年有事干,也讓像陳玉芳一樣的農戶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她笑著說:“老一輩人種梨樹糊口都難,如今,我們種梨樹有一份收入,在合作社分選打包還能有另一份收入,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記者了解到,產自“世界第一古梨園”的軟兒梨,如今隻需48小時內便能抵達深圳等地。
解決了儲存和運輸問題后,銷售成為產業發展的又一關鍵點。為此,該合作社創立了“小魏哥”品牌,借助品牌效應提升軟兒梨的市場知名度與競爭力。“我們合作社與甘肅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合作,對軟兒梨的糖化過程進行了規范化處理,並申請了專利,以此確保軟兒梨的風味、口感和品質都能達到最佳狀態。”魏永波說,“我們創立這個品牌的初衷是復興傳統水果,帶動地方經濟,所以必須從水果品質抓起。”
為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春節期間,合作社還將冬果梨加工制作成開蓋即食的禮盒裝產品。這一嘗試讓魏永波看到了甘味農產品的未來發展方向。他坦言:“長期以來,梨樹種植一直是當地農業的重要支柱,但過去梨的銷售價格低,經濟效益不佳,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經過多年努力,合作社攻克了諸多難題,拓寬了銷售渠道,農戶種植積極性逐年提升。目前,合作社已帶動900多戶農民參與種植,也讓古梨樹保護工作落到了實處。”
2024年,什川鎮實施了農業農村部產業強鎮項目。該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設農產品分選工廠以及開展后期農產品深加工等,以此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預計今年7月,佔地12畝、總投資4500萬元的梨文化生態產業園將在什川建成,有望將甘味農特產品銷得更遠、賣得更好、韻味更足。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安 娜 文/圖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