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子午嶺的“綠色動脈”

清晨的子午嶺,薄霧從千年古鬆的枝椏間流淌而過,清風掠過山脊,一條銀龍在晨光中若隱若現。在這片橫跨陝甘兩省、被譽為“黃土高原綠肺”的生態秘境,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從林區邊緣蜿蜒而過。
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穿越子午嶺林區。閆勤國攝
如何做到讓清潔電能在山巒間飛馳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森林生態?
在子午嶺甘肅施工段,2條總長2.07公裡的貨運索道編織成空中走廊,將塔材、設備精准投送至5個作業面。這條“不落地”的運輸網絡使林區機械碾壓面積減少80%,僅索道支架點位採用微型基坑開挖技術,單個佔地面積不足2平方米。
在N0126號塔基施工現場,重達4噸的鑽機被拆解為5個模塊,工人們如同拼裝樂高積木般在地勢崎嶇處重組機械。“雖然耗時增加了,但植被‘零損傷’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工程施工項目總工高力浩輕撫著身旁的野薔薇說。
在已完成施工的N0130塔位,曾經的作業面已難覓痕跡。該工程創新實施“表土剝離—集中養護—原位回填”體系,對30厘米厚的富含微生物和種子的表土進行剝離並保護。
更令人驚嘆的是“草毯移植”工藝——將施工前剝離的天然草皮切割成50×50厘米模塊,完工后像拼圖般精准復原,使地表植被覆蓋度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可恢復至施工前水平。
巍巍鐵塔與林海相映成趣。閆勤國攝
暮色中的子午嶺,鬆林的氣息裹挾著泥土芬芳扑面而來。站在高處遠眺,銀色塔架與蒼翠林海相映成趣,山坡上的桃花已連成花帶。
這項每年可輸送360億千瓦時電能的工程,不僅將隴東的風光資源轉化為山東的綠色發展動能,更探索出特高壓建設的“生態范式”,為輸變電工程貢獻了“子午嶺方案”。
“我們留下的不僅是鋼鐵森林,更是生態文明的密碼。”隴電入魯工程甘肅段業主項目部常務副經理雷清然望著茫茫林海感慨。
這條跨越山河的“綠色通道”,正以最溫柔的筆觸,在黃土高原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答卷。(杜小飛)
來源: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