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人大協奏曲
蘭州、白銀、甘南、臨夏沿黃四市(州)人大建立協商合作機制

萬裡黃河,亙古奔流。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燦爛的文明。黃河入甘南、經臨夏、穿蘭州、過白銀,在甘肅省流經913公裡,滋養了一片又一片壯麗的隴原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實的隴原兒女。
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百年大計、千秋偉業,也是甘肅省沿黃四市(州)人大的使命所在、職責所在。
蘭州、白銀、甘南、臨夏地處黃河上游,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發展相依,因河而美、因水而興,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共同肩負著守護黃河安瀾、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如何發揮沿黃四市(州)人大職能優勢,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協同發力、同題共答、同心致遠,事關區域協同發展,需要共同探索破題。
近日,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四市(州)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蘭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牽頭籌備下,甘肅省沿黃四市(州)人大常委會在蘭州舉行協商合作機制協議簽署儀式暨聯席會議,共話協作友誼,共敘人大發展,聚焦落實黃河國家戰略,談認識、講體會、商議題、提建議,為推進協同立法、開展協作監督、組織代表聯動、深化課題研究等獻出了金點子、探索了新路子、邁出了好步子,跨區域匯聚人大之力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拉開了序幕。
人大協商合作機制的建立是沿黃四市(州)人大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扛牢“先發力、帶好頭”政治使命的應有之義,是擦亮“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金字招牌、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應盡之責,是加快四市(州)高質量發展的應答之卷,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四個作用”的實際行動,必將為甘肅省沿黃四市(州)人大常委會共同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人大協奏曲提供了重要平台,對於匯聚合作之機、發展之勢,凝聚各方之智、各方之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共同守護黃河安瀾,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裡程碑意義。
“通過這樣一個合作交流機制,一定會發生聚變裂變效應,形成豐碩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成果,為推動黃河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發揮人大的積極作用,進而示范引領全省人大工作持續穩步邁入全國第一方陣。”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包義成說。
——這是一個履職盡責的“創新之舉”,讓人大服務大局、為民造福更有動力。
沿黃四市(州)人大協商合作機制的建立是以制度機制創新推動黃河國家戰略落地見效。通過確立實施主任聯席會議機制、秘書長協商溝通、常態化聯絡、部門聯系溝通、信息共享等5項機制,打破行政劃分,協同工作部署,橫向上同步聯動,縱向上全鏈條對接。這既是對黃河國家戰略的全方位響應,也是人大協同開展工作的模式創新,更是堅定制度自信、充分發揮根本政治制度功效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大樣本。
——這是一個攻堅克難的“破題之舉”,讓人大服務大局、為民造福更有活力。
黃河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堅持系統治理、協同推進,統籌黃河上中下游、干流支流保護和治理,形成共抓大保護、協同大治理的局面。然而,在共抓大保護、協同大治理上,城市之間跨地域協作還需進一步加強,跨區域協作制度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人大協商合作機制的建立,搭建了人大系統豐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化解區域協同發展結構性矛盾的平台載體。通過這個平台,建立跨區域執法檢查“飛地監督”機制,創設“人大代表護河哨”等制度,必將有效破解政策碎片、規則沖突、監督效能受限等難題,推動人大工作提質增效,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加強四市(州)的深度合作交流,對於助力區域協同發展,齊心協力唱好這曲氣勢恢宏的‘黃河大合唱’,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白銀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惠強說。
“協調合作機制的建立,有利於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推動解決區域保護不平衡的問題,進一步凝聚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有利於建立跨區域生態保護協作體系,共同應對環境挑戰,推動綠色發展,為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注入強勁動力﹔有利於加強沿黃流域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促進文化互鑒、情感互通,為黃河流域的和諧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甘南州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胡曉華說。
——這是一個實現共贏的“聚力之舉”,讓人大服務大局、為民造福更有合力。
黃河國家戰略不是一域一地之事,而是諸省之責、全國之局。人大協商合作機制的建立塑造了人大協同工作新格局,凝聚思想之力。推動各地深化合作,盤活流域資源,助力產業轉型、污染治理、文旅融合等領域的協同建設,匯聚發展之力。構建“制度協同-資源整合-動能再造”三位一體發展范式,實現局部優勢互補,催生“1+1+1+1>4”的乘數效應,匯聚制度之力。
沿黃四市(州)人大是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建立協商合作機制旨在實現互利共贏,在推動黃河國家戰略上形成強大合力。
“沿黃市(州)既有共護一河清水的使命擔當,也有共促區域發展的巨大潛力。人大協作機制的建立,必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放大協同效應、促進互利共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智慧、注入代表力量。”臨夏州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陳鴻說。
“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蘭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陶正茂表示,“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共下‘一盤棋’,共擔‘一方責’,共擰‘一股繩’,定期開展交流,密切協商合作,助推生態保護與治理、綠色轉型發展、黃河文化保護,攜手推動黃河國家戰略走深走實,在同心打造‘幸福河’的生動實踐中貢獻人大力量。”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