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魯一家親 再添新紐帶
——隴電入魯工程竣工投產見聞

“啟動!”
5月8日上午,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隴電入魯工程)竣工投產。這條電力“大動脈”的建成投運,是詮釋創新引領發展的生動寫照、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有力支撐、是續寫甘魯一家親的全新紐帶。
隴原好風光,綠電送齊魯。
隴電入魯工程起於甘肅慶陽,止於山東泰安,採用±800千伏額定電壓、800萬千瓦額定容量的“雙八百”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輸電距離915公裡,投資202億元。該工程是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的外送工程,首個一次性全容量投產的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將甘肅360億千瓦時以上電量送到山東,可滿足超100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其中,超過一半是風能、光伏、儲能等純綠色電能。
特高壓能實現電能的高效率、遠距離、大容量傳輸,這對優化我國能源資源配置,緩解東部能源短缺與西部資源富集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隴電入魯工程的投產,既為山東發展注入“綠色動能”,也為甘肅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平添新的引擎。
甘肅加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需要依托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促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隴電入魯工程配套電源145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1050萬千瓦,並首次在送端基地配置儲能105萬千瓦,將風、光、火電打捆外送,可實現多能互補。在主要電源點中國華能隴東能源基地,還建有全球規模最大、能耗最低的燃煤電廠碳捕集工程,被喻為“碳捕快”,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達150萬噸,相當於處理了60萬輛汽車一年的碳排放量。隴電入魯工程的投產,將有力支撐甘肅“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和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保障超過1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可靠送出,助力甘肅將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山東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對電力可靠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需求迫切。隴電入魯工程的投運,每年可向山東輸送電能360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約600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600萬噸,有力保障山東安全綠色用能,滿足度夏高峰期用電需求。
有關專家指出,隴電入魯工程的投產,將有力服務甘肅、山東兩省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送受兩端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帶動電工裝備制造升級和產業煥新,對於促進新能源集約開發、集成發展,推動甘肅、山東兩省經濟增長和區域協調發展,助力我國電力裝備向高端邁進以及建設現代電力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御風而起,向光而行。
甘魯兩省將以隴電入魯工程投產為新的起點,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在新能源、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領域深度合作,共同服務全國能源保供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讓高原的風拂過泉城的柳,讓戈壁的光點亮渤海的夜。
從黃河上游到魯山之麓,甘魯兩省同飲一河水的深情厚誼,正在轉化為共赴“雙碳”目標的創新實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