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數據管理標准填補行業空白

本報電(徐昳清)日前,由中國作協指導,中國現代文學館、浙江省作協及中國標准化協會共同主辦的《文學數據管理與應用總體要求》團體標准(以下簡稱“文學數據團體標准”)發布儀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這是中國首個界定文學數據管理領域全流程的標准,旨在為文學數據管理和應用提供全面、系統的規范指引,促進文學數據的規范化管理與高效應用。
長期以來,中國文學領域相關單位面臨文學數據“無標可依”、數據建設“不系統”、數據管理“不規范”、數據應用“不充分”的問題。不同場館之間字段設定、數據採集方式不一,帶來跨地區、跨場館的數據整合不便,出現“數據孤島”的情況,影響文學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傳承。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加速推動文學業態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文學數據的處理和應用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此背景下,“文學數據團體標准”以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浙江文學館的探索經驗為基礎,規定了文學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基本要求,以及文學數據分類與描述、採集、存儲、交換、分析、應用、安全的總體要求,填補了中國文學數據標准體系建設中的空白。
專家認為,“文學數據團體標准”的發布有助於推動文學數字化轉型,為文學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邱華棟指出,文學數據標准化工作是文學界與科技界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體現。浙江文學館館長程士慶提出,加強文學數據管理與應用,是實現全國文學資源交流互認的根基,對文學作品的保存傳承、交流互動、研究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標准的落地離不開平台和應用的建設。2023年4月,中國作協批復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浙江文學館共同打造“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已先后建成並投入使用全國首個文學數字化應用展廳、中國首個文學智能體、文學“館際通”平台等。此次標准的制定,正是將這些探索成果上升為更具普遍意義的實踐經驗,更好地服務於全國各類文學場館乃至整個文學事業,有力推動文學數據治理能力向現代化邁進。
發布儀式現場還展示了“中國現代文學館-浙江文學館AI智能體”,該項目以大模型和大數據為“雙輪驅動”,代表了文學與人工智能融合的前沿成果。
據悉,未來各級文學領域相關單位,將持續開展實施指導和培訓,持續深化關鍵標准研究制定,繼續推動團體標准升級和細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