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州到世界 二十五年經典不褪色
《大夢敦煌》國家大劇院再現千年絕唱

《大夢敦煌》再次登上國家大劇院舞台
5月18日,當悠遠而深情的主題音樂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穹頂久久回蕩時,舞台上的“莫高窟飛天”也定格於最后一抹鎏金,觀眾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為期3天的25周年紀念版《大夢敦煌》演出圓滿落幕。
連日來,國家大劇院內座無虛席,觀眾席間既有鬢角斑白的老人,也有年輕的學生團體,更有不少金發碧眼的國際友人。作為中國舞劇的裡程碑之作,《大夢敦煌》自2000年首演以來,憑借其磅礡的敘事、動人的音樂旋律、精妙的舞蹈編排和獨樹一幟的視覺呈現,被譽為“可移動的敦煌博物館”。歷經25年,這部民族舞劇瑰寶鑄就了無數輝煌。此次25周年紀念版,更是以極致的匠心再一次還原了敦煌文化的精髓。
由蘭州大劇院特別企劃的25周年紀念版《大夢敦煌》演出,專門邀請了重量級主創——總編導陳維亞、作曲張千一、編劇趙大鳴、舞美設計高廣建等黃金班底重聚舞台,還有第一代“月牙”劉晶也到場觀看了演出。演出中,這些見証了中國舞劇發展史的藝術家們眼中忍不住泛起了淚光。
陳維亞感慨地說:“二十五年,這部戲早已超越藝術范疇,成為民族精神的文化符號。”
“音樂真的可以打破語言的藩籬。”張千一告訴記者:“25周年在國家大劇院的紀念演出非常圓滿,非常成功。這不禁讓我想起當年在蘭州創作這部劇時的情景,現在看,這部舞劇的音樂依然是那樣的動人,那樣激蕩人心,所有的觀眾都為這部舞劇的再度成功演出而喝彩。”
本次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演出,是《大夢敦煌》第18次進京,但演出盛況依舊,觀眾更加熱情。三場演出票提前20天便一搶而空,開演前兩小時劇院外便排起長隊,觀眾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者,也有95后青年學生,甚至不乏專程從上海、杭州等地趕來的“敦煌迷”。
“25年2000場,18次進京,10代莫高,12代月牙,2008年國家文化產品出口名錄第一名,這樣耀眼的成績在中國舞劇發展領域也隻此一家。”陳維亞感慨地說:“《大夢敦煌》在中國舞劇創作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無論是對於敦煌文化還是東方文化,是甘肅蘭州地區舞台藝術精品創作的裡程碑之作。”
三場演出皆以滿場掌聲落幕,不少觀眾在散場時還手捧鮮花自發等候在出口。
“演出讓我對敦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觀眾劉潔說:“以前我隻知道敦煌是藝術的寶庫,但通過《大夢敦煌》,我看到了更加鮮活的愛與犧牲、堅守與傳承。這種情感是跨越時空的,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能引起共鳴。”
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來看演出,她表示:“我希望孩子能從小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這場舞劇太精彩了,它用舞蹈和音樂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讓孩子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了解到歷史和文化。”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