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產業集群催生“美麗經濟”

“煙雨蘭山”鄉村振興示范帶探索農文旅融合新路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 娜
2025年05月20日09:48 |
小字號

五月的皋蘭山,綠意盎然,清涼舒適。周末,伏直公路上的車輛絡繹不絕,山腳下上蘭山公共交通站前人頭攢動。隨著旅游旺季到來,“煙雨蘭山”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正成為連接城市喧囂與鄉村詩意的黃金紐帶。在這裡,農業根基、文化底蘊與旅游活力深度交融,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差異化經營攬客有方

“‘五一’期間天天爆滿,我們每天的日常流水都在1.8萬元到2.4萬元之間,這個收益我很滿意。”說起這個假期的營業情況,頭營村半山腰泊雲灣露營小鎮負責人馬元濤滿臉笑意。

泊雲灣露營小鎮戶外露營風的設計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星雲帳篷在陽光下泛著銀光,杉木搭建的小木屋飄出陣陣茶香。

“我們去年8月開業,3個月就營收60萬元。”馬元濤說:“在發展過程中,政府幫了很多忙,如下水管網改造、連通電網、外圍基礎設施整改等,讓我們的經營無憂,前段時間還組織了百人的專業攝影團隊宣傳,現在知名度一下子打開了,遇到周末和節假日都是一座難求。”

在不遠處的“遇見庭院”,這裡主打親子休閑。庭院內,孩子們在“淘氣堡”裡嬉笑玩耍,家長們在咖啡廳享受愜意時光。“我們要滿足不同客群需求,下一步還打算結合青少年研學,推出農旅+研學新體驗。”負責人蘭麗娜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向記者介紹她的經營理念。

沿著山路繼續前行,226家農家樂各有特色,從寵物友好民宿到星空電影院,差異化經營讓蘭山成為“常來常新”的打卡地。

環境升級與民生提質雙輪驅動

轉過幾個山路拐彎,在二營村的一個庭院外,村民李建軍正在清理花箱。他手中的剪子“咔嚓”幾下,蔫掉的枯枝應聲而落。“以前這堵牆后面全是爛柴堆,夏天臭氣熏天。”他指著身后的文化牆說,“現在改成小花園、手繪牆,游客都來拍照,我家農家樂生意也跟著好了。”

記者了解到,隨著“煙雨蘭山”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建設與推進,伏龍坪街道全力推進“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等專項整治活動。“我們近段時間累計開展集中整治10余次,清理各類垃圾30余噸,拆除違法建設、廢棄雜物棚2處,整治亂堆亂放、亂搭亂挂40余處。下一步,街道將繼續加大整治頻次,全域整治,集中攻堅,努力實現蘭山全域無垃圾。”伏龍坪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5月13日,記者驅車前往蘭山,一路感受著這種潔淨與美好,不但整個路段環境衛生令人欣喜,沿路種植的各種花卉和打造的一些景別,也呈現出了不同的蘭山景色。記者了解到,在推進“煙雨蘭山”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的過程中,城關區對“蘭派民居”也進行了改造。

在三營村,老匠人張樹德戴著老花鏡,正在修復木刻牌匾。“政府請來設計師,保留了我們的磚雕門樓,又加裝了玻璃窗。”他撫摸著斑駁的門框說,“現在游客對這種復古感覺的民宿很喜歡。”

周末正午時分,伏直公路停車場調度員老周忙得滿頭大汗。他揮舞著小旗子,引導車輛有序停放。“今年山上新增了停車場,補充了旺季的停車需求,還分流了高峰時段車輛。”老周說道。記者注意到,停車場旁還新增了公廁。交通出行同樣越來越便捷。蘭山旅游專線公交車司機王師傅說:“現在准點發車,從安定門直達山頂,中間每個站點也都停靠。”

暮色漸濃,皋蘭山三台閣上,游客俯瞰著城市璀璨夜景﹔農家樂小院裡,民謠歌手撥動琴弦。從昔日“單打獨斗”的小作坊,到如今產業集群的示范帶,“煙雨蘭山”以農文旅融合為筆,在鄉村振興的答卷上寫下生動注腳。

來源:蘭州日報

(責編:邵蘭、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