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白牆黛瓦咖啡香 星空帳篷引客來

城關區頭營村打造全域鄉村旅游新生態

2025年05月21日09:46 |
小字號

市民在農家樂游玩

農家樂市民休閑好去處

農家樂一角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城關區伏龍坪街道頭營村。沿著蜿蜒的山路盤山而上,白牆黛瓦間飄來咖啡香與柴火味的交融,星空帳篷與百年老槐相依相襯,研學課堂的讀書聲與田間的蛙鳴交織。這個曾經毫不起眼的小村落,如今已分布著200多家特色農家樂,不僅成為村民致富的依托,更勾勒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現代農村嶄新圖景,為新時代鄉村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觸摸的生動范例。

從“千人一面”到“一院一IP”

在頭營村半山腰的泊雲灣露營小鎮,銀色星雲帳篷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杉木搭建的茶屋內祁連雪菊香氣氤氳。負責人馬元濤在特色水吧裡笑著說:“天氣轉熱,生意更紅火了!這些特制帳篷和特色水吧就是我們的‘流量密碼’。”

如今的頭營村農家樂,已實現了4.0版本的迭代。據從事農家樂經營多年的王輝恩介紹,1.0版靠質朴家常菜和田園氛圍攬客,體驗較為單一﹔2.0版融入採摘+餐飲,豐富了農事體驗﹔3.0版通過場景化改造、增設多元活動並提供住宿,但同質化問題逐漸凸顯﹔如今的4.0版以特色IP+深度體驗為核心,打造差異化、品質化的全域鄉村旅游新生態。

初夏重訪頭營村,4.0版農家樂“一院一世界”的魅力盡顯。“遇見庭院”裡,孩子們在彩色淘氣堡嬉戲,家長們在咖啡沙龍體驗手沖咖啡﹔“不遠在山”民宿定期舉辦插花沙龍,讓傳統小院變身藝術空間。寵物友好民宿為“毛孩子”准備專屬餐食,星空電影院用露天巨幕點亮鄉村夜空……226家特色院落各展所長,差異化運營讓游客每次到訪都有新驚喜。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升級”

農家樂迭代升級的背后,是政策構筑的堅實支撐。頭營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第三方企業模式,為經營者排憂解難。創業青年李成對此深有體會。面對庭院設施、菜品升級需求,在村裡協調的30萬元專項貸款支持下,他的小院完成改造。重新開業的餐廳引入智能點餐系統,推出家庭休閑、文藝聚會等主題套餐,收入節節攀升。

依山而建的蘭山小鎮,作為鄉村更新項目,創新設計三方合作共贏模式。村民李建國入股后,不僅每年能拿分紅,還在民宿擔任廚師,月收入增加5000元。“在家門口工作,收入穩定還有分紅。”他的笑容裡滿是幸福。

伏龍坪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產業健康發展,村裡成立農家樂協會,制定涵蓋食材溯源、服務禮儀、垃圾分類、應急處理等方面的詳細服務標准。隨著“煙雨蘭山”農文旅示范帶建設推進,新打造的登山步道、智慧停車場和上山巴士,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每逢周末和節假日,由村民、返鄉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者隊伍,還為游客提供免費導覽等服務,這些細節成為頭營村持續火爆的“軟實力”。

從“物質富足”到“精神豐盈”

頭營村的經濟騰飛,也催生出鄉村文明新風尚。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村民的精神追求不斷提升,一場場“內外兼修”的蛻變正在悄然發生。

清晨,58歲的張桂蘭已將門前花壇打理得井井有條。自從村裡推行積分制,她每天主動清掃巷道、參與垃圾分類,上個月剛用積分兌換了養生壺。“現在大家都爭著收拾院子,連孩子都知道不能亂丟垃圾。”她的話道出了村庄的悄然變化。

每周四的“道德評議會”成為村裡的“熱門話題場”。上個月,三組村民王大娘家兒子因不常回家被點名批評,小伙子當場紅了臉,如今每周都回來陪母親吃飯﹔隔壁李嬸分享的節水澆花竅門,被整理成庭院美化美篇發到村民群裡。村裡負責人說:“農家樂越辦越精致,村民的思想也要跟著‘升級’。”

漫步頭營村,村民們共同手繪的景觀牆訴說著鄉愁故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書法班、剪紙課、健康講座輪番開展,“好公婆”“文明家庭”的紅色錦旗挂在院牆上,成為最亮麗的風景。

站在觀景台上眺望,頭營村的一座座特色小院鑲嵌在綠水青山間,農家樂裡飄出的炊煙與游客的歡聲笑語交織升騰。每一處改變,都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注腳。“我們將繼續深挖特色資源,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讓頭營村成為更多人向往的‘詩與遠方’。”頭營村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表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 娜 文/圖

來源:蘭州日報

(責編:邵蘭、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