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涇川:項目強引擎 發展再提速

2025年08月13日09:48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智能溫室碩果累累,項目工地焊花四濺,工廠車間趕制訂單……今年以來,涇川縣深耕特色產業沃土,主攻重大項目,強勁工業引擎,奮力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特色產業繪就“新畫卷”

走進涇川縣汭豐鎮萬畝設施蔬菜園區,一排排第七代日光溫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龍王村村民章玉存正熟練操作著手機智能系統,指尖輕點間,水肥溫濕盡在掌握。“以前種菜全憑經驗,現在靠科技,產量翻了幾番!”他承包的兩座溫室已收入3萬多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毗鄰的王村鎮大棚裡,一場“果蔬盛宴”正在上演:草莓番茄紅艷欲滴,拇指黃瓜青翠可人,皺皮辣椒長勢喜人。鎮長王海映如數家珍:“這是我們引進的新優品種,華美105辣椒和蘭巴達西芹更是實現產量效益雙提升。產業園讓群眾務工、種菜雙豐收,村集體腰包也鼓了起來。”

這些只是涇川特色產業擴量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當地在蔬菜產業上大做文章,種植日光溫室1262座、鋼架大棚6339座、高原夏菜3萬畝。同時,創新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管理、“基地+企業+電商”銷售模式,有效破解技術、效益、銷售難題,棚均收入顯著提升。

南北二塬上,蘋果產業正上演“變形記”。飛雲鎮南裕村、豐台鎮南堡子村的矮化密植果園裡,新品種果樹列隊成行。

今年,涇川縣堅持果品產業“喬化護園抓提質、矮化增量擴規模”,重茬建成矮砧密植蘋果示范園4000畝,改造低效果園3.8萬畝。同時,畜牧產業蓄勢擴量,高平肉牛養殖場二期建設熱火朝天,上半年全縣牛飼養量達5.1萬頭。

一條條特色產業鏈,正成為涇川農民手中沉甸甸的“金扁擔”,挑起鄉村振興的美好明天。

項目攻堅按下“快進鍵”

在涇川北部塬區的供水保障工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趕工期的忙碌景象。淨水廠主體巍然挺立,取水泵站初露雄姿,巨大的安全調節池已然建成,嶄新的輸水管道向遠方延伸。這項投資過億的劉李河水庫配套工程,正在為9.72萬名群眾描繪“清泉入戶”的美好圖景。

涇川縣水務局局長張靜平介紹,項目建成后,288萬立方米的年供水量將徹底破解塬區“水困局”,為1.2萬畝農田提供灌溉水源。

這樣的重大項目,涇川全年儲備261個,總投資超451億元。涇川縣打出要素保障“組合拳”,市級清單57個項目中,48個已開復工,完成投資超13億元。

招商引資同樣精彩紛呈。今年5月,“阮氏故裡”迎來了一場特殊的“家族聚會”。千余名海內外阮商踏上尋根之旅,帶著資金與技術回到祖源地。“我們帶回來的不僅是投資項目,更是游子對家鄉的赤子之心。”中華阮姓文化研究會會長阮燦華的這番話,道出了24個簽約項目背后48億元投資的溫情故事。大會聘任16名“招商大使”、設立16處“駐外招商聯絡處”,開辟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的新路徑。

從機器轟鳴的工地到鄉情涌動的招商會,涇川人用實干詮釋著“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重點項目齊頭並進,真金白銀持續投入,正在為這片土地注入強勁的發展動能。

工業經濟跑出“加速度”

走進甘肅鑫諾航的生產車間,銀光閃爍的不鏽鋼帶在自動化設備上快速流轉,轉眼間蛻變成一根根锃亮的管材。“這條生產線,每年能生產8000噸精品管材。”公司負責人劉偉說,這個省級重點項目已實現7000萬元的年銷售收入,帶動當地40多人就業。

“從項目落地到投產,我們真切體會到了‘涇川速度’!”劉偉感慨道,縣領導現場辦公解難題、48小時通電、72小時通網、1500萬元貸款如及時雨一般……這些暖心服務讓企業輕裝上陣。如今,公司工業總產值已突破1800萬元,預計年底可突破4000萬元。

鑫諾航的成長故事,是涇川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注腳。在這裡,“一企一策”的定制服務已成標配,千畝工業用地通過“綠色通道”快速審批,1200萬元專項資金為企業“輸血供氧”。在縣領導包抓機制護航下,一個個工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工業強縣的藍圖正在涇川大地徐徐展開:高平、荔堡的礦產資源開發如火如荼,紅河油田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新建的園區道路如動脈般延伸,34公裡排污管網在地下悄然織就網絡,中宸生物、自然之星等企業嶄露頭角。上半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3.42億元,同比增長30.4%,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樂章。(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責編:席娟娟、邵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