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科技賦能 電商拓路 品牌增值

蘭州市桃經濟鏈出富民增收新豐景

2025年08月19日09:48 | 來源:蘭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賦能 電商拓路 品牌增值

作為黃河岸邊的瓜果之鄉,蘭州的8月總藏著一份特別的甜蜜——那便是露天生長在山川間的鮮桃,它不依賴大棚呵護,充分沐足陽光雨露,一年隻在七八月間迎來短短一季的採摘期。這份一期一會的珍貴,在金城大地上演著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爭鮮”記——桃王爭霸、冷鏈運輸、雲端熱銷……各縣區正以鮮桃為媒,將這份短暫的豐收喜悅,釀成富民增收的“甜蜜經濟”。

近日,在七裡河區八裡鎮仙桃世佳家庭農場,90后負責人董杰和順豐快遞員正熟練地為每顆桃子裹上網袋、裝箱、稱重、貼上快遞信息貼,當日多箱桃子將發往北京、上海、內蒙古、深圳等地。董杰拿起一顆桃子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今年我種植的隴蜜9號迎來大豐收,我手中這顆桃單果重可達八兩至一斤,金黃的果肉像冰糖般剔透,它最大的特點是耐儲存、耐運輸,品質相比去年又上了一個台階。”

品質提升的背后,是實打實的技術創新。近幾年,董杰與省農科院合作定制配方農藥,每年可減少2至3次農藥噴洒,大幅降低農殘的同時,讓桃子的自然風味更突出。“今年我還提前修剪了桃樹,增強了它們對高溫、雨水的耐受性,不僅挂果更穩,保鮮期也比去年延長了。”董杰介紹,今年他家農場桃子產量在8000斤左右,按中果8元每斤、大果10至13元每斤的價格,總收入可達7至8萬元。

在彭家坪鎮賈家山村,張鳳娥和婆婆正彎腰將剛採摘的桃子稱重裝箱,“我嫁到這兒20年,種桃就種了20年,自從桃園8月6日開園后,每天訂單都在50箱,甚至供不應求。”張鳳娥告訴記者,這得益於種植技術的進步,別小看桃樹施肥、修剪、管理,這裡邊有大學問,每一個步驟都會影響桃子的品質。這幾年,鎮上每年都會邀請專家開展果樹修剪等內容培訓,極大地提升了桃農的科學種植理念。

在永登縣樹屏鎮東溝村,寶蘭生態種植養殖農民合作社流轉的1300畝桃林裡,4萬棵桃樹全部採用安寧白鳳桃優選嫁接技術。負責人王文顯介紹,今年桃樹進入旺盛期,產量達到80萬斤,為了做好“桃”經濟,合作社完善了桃園種植區的水利配套工程,修建可貯存2萬方水的蓄水設備,解決了桃樹灌溉問題,同時建設500平方米的保鮮冷庫,延長了鮮桃的儲存期。

8月初的安寧區白鳳桃精品種植園,第42屆桃王爭霸賽正如火如荼開展,105份鮮桃樣品正接受專家團隊的嚴格品鑒,桃農竇永梅家的白鳳桃在外觀、色澤、口感、甜度上“表現”優異,摘得桂冠。農技專家劉有碩介紹:“沙質土壤透氣性好,黃河水酸鹼度適中,加上晝夜溫差大的氣候,讓白鳳桃含糖量能達到22%,採收后兩三天都不變軟。”而今年7月,“安寧白鳳桃”正式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為這張金名片再添新光彩。

技術的提升、品牌的打造帶來的效益立竿見影,更讓蘭州鮮桃借助網絡跨越山河、香飄萬裡。

“歡迎大家來地裡採摘,讓小朋友摸摸桃子的絨毛,嘗嘗剛摘桃子的清甜,體驗豐收的快樂。”桃農董杰在快手開設直播間,展示桃子的採摘過程,直播間人氣很旺,也帶動了線下採摘游客增長。在皋蘭縣什川鎮,古樹花村合作社的分揀中心裡,3名主播正對著鏡頭展示剛摘下的蜜桃。“看這果肉,汁水飽滿,清甜可口!”主播話音未落,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合作社負責人衛萬鐸介紹,自8月開園以來,日均發貨500件,訂單覆蓋全國多個城市,直播帶貨讓銷量增長明顯。

七裡河區賈家山村黨支部書記龔成棟計劃下一步教村民拍短視頻、剪視頻,“用活用好互聯網,讓電商平台為桃子打開更大的市場。”他望著村裡連片的桃林,眼中滿是期待。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大部分桃園內有快遞公司駐點辦公,開通產地直發通道,依托發達物流網絡,全國多數省份能實現次日到達,24小時內即可收到這份來自蘭州桃園的甜蜜。

更令人驚喜的是農旅融合帶來的附加價值。安寧區1.46萬畝桃園年產3萬余噸桃子,通過春日賞花、夏日摘桃模式,170多家農家樂年接待游客量可觀。什川鎮人民政府鎮長陳大旭介紹,該鎮正計劃依托豐富的桃園資源,打造集採摘、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項目,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還能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 安娜 葛強 彭美姣)

(責編:高翔、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