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甘肅力量”
——甘肅積極探索中醫藥“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新模式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從千年藥鄉到現代產業園,一幅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在隴原大地鋪展開來……
近年來,甘肅省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科學統籌傳承與創新,探索形成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甘肅模式”,既讓古老醫學在隴原大地煥發勃勃生機,為守護人民健康、賦能區域振興、弘揚中華瑰寶注入強勁動能,又以事業固本、產業強筋、文化賦能的磅礡之力,為健康中國建設持續貢獻獨特的“甘肅力量”。
事業夯基:筑牢健康服務網
當前,隨著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和追求高質量生活需求的增強,實現中醫藥服務從“有”到“多”到“優”的轉變,織密織牢以中醫藥為特色的健康防護網,已經成了全省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甘肅省按照“建高地、揚優勢、夯基礎”的思路,加緊建設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項目,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促進優質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不斷增強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和便捷性。
全省已獲批3個國家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22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蘭州市入選2025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城市。同時,加緊建設2個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1個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1個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4個中醫特色重點醫院、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
走進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定西醫院項目工地,施工人員正加緊施工,全力保障按計劃節點完成建設任務。作為2個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之一,醫院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成為服務西北地區高層次的醫療服務平台。
大批國字號項目落戶甘肅,中醫藥項目、學科建設全面發力、“點面開花”,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難題正加速解決。
甘肅省始終把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作為工作重點,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持續健全完善五級中醫服務體系,深入推進“中醫強基層、基層興中醫”行動,讓中醫藥服務惠及千家萬戶。
“以前做中醫理療要往城裡跑,現在在家門口也能看專家。”庄浪縣大庄鎮中心衛生院內,68歲的張鵬做著艾灸理療感慨地說。他身后,3台遠程診療設備連接著縣醫院專家團隊,隨時可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目前,全省已建立起覆蓋省、市、縣、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實現所有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使用全覆蓋,基層中醫藥服務量佔比達4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真正做到讓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吃中藥”。
產業騰飛:擦亮隴藥“金招牌”
甘肅享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美譽,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甘肅省將中醫藥產業納入全省十大生態產業、14條重點產業鏈和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八大產業集群,全力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突出道地品種,集中資源力量,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創建和標准化生產’,推動中藥材由‘種得多’向‘種得好’轉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550萬畝、標准化種植率近70%,GAP基地規模佔全國一半以上。
2022年,甘肅省獲批創建國家道地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全國最大的特色中藥材綠色標准化藥源基地,努力打造“厚道甘肅·道地隴藥”品牌。目前,全省已有53個中藥材品牌獲地理標志保護,“岷縣當歸”“隴西黃芪”“渭源白條黨參”3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國家精品品牌培育計劃。
從“中醫藥資源大省”到“中醫藥產業強省”,全省18個部門協同發力、共同推進,逐步構建全鏈協同發展新生態,助力中藥產業再升級。
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政策優勢,甘肅省堅持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產地道地化、種植生態化、生產標准化、發展集約化、產品品牌化的千億級產業鏈條日益完備。
全省已建成84個標准化產地加工車間及6個產業園區,打造產值1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3家,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家,並逐步構建立足西北、輻射全國的倉儲流通體系。同時,大力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引進落地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讓甘肅成為全國客商看好、青睞、稱心的興業“福地”。
一組組躍動的數字,成為甘肅中醫藥發展的生動注腳:2024年,中醫藥全產業鏈規模達972億元,比2021年增加414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今年上半年,中醫藥全產業鏈規模達393.22億元、同比增長18.44%,全年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
文化賦能:傳承創新促發展
寒來暑往,在甘肅中醫藥大學敦煌醫學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夜以繼日,系統整理敦煌遺書中的珍貴醫學典籍,建立敦煌醫學特色診療體系,出版系列研究成果,讓沉睡千年的中醫藥智慧重煥生機。
一紙經方傳承千載,一縷藥香穿越古今。甘肅中醫藥大學在傳承敦煌醫學、弘揚敦煌文化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甘肅省全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甘肅省持續深挖中醫藥文化“富礦”,積極推進中醫古籍整理工作,系統整理35個特色中醫學術流派,加快推進傳承工作室建設。同時,深入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開展中醫藥文化隴原行暨“百市千縣”中醫藥文化惠民行動和中醫藥“三進”活動,新建5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截至目前,全省已整理出版《武威漢代醫簡》《皇甫謐醫學全書》等隴派經典古籍30余部,建立全省中醫藥古籍數據庫,收錄歷代隴醫驗方、秘方1.2萬余條,修復完成館藏古籍980冊。此外,隴中正骨手法等21項傳統醫藥項目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甘肅中醫藥“朋友圈”不斷擴大。
“敦煌醫學科”在泰國揭牌,匈牙利等12個國家的16家岐黃中醫學院(中心)穩定運營,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建設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成效顯現,累計診療患者23.69萬人次,培訓3000余名本土從業人員。
蘭州佛慈等企業在海外注冊產品數超1500個,黃芪、當歸、黨參等中藥材出口15個國家和地區,中成藥出口額位居全國前列,甘肅中醫藥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全面提升。
甘肅省已成功舉辦五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在凝聚發展共識、引領產業發展、推進務實合作、擴大對外影響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海外“中醫熱”的催動下,越來越多的外籍學生來到甘肅。越南籍留學生阮玉山在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跟隨導師學習針灸手法。他說:“我打算學成之后回越南當一名中醫大夫,讓中醫造福更多的人。”
保護、挖掘、發展、傳承、弘揚……相信未來,隴原藥香必將飄向更廣更遠。(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