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本網專稿

昔日“沙海”何以成為碧水綠洲?

萬世成 陳棟 王紹紹 席娟娟
2025年09月13日08:39 |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小字號

在騰格裡沙漠邊緣,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一抹綠色極為亮眼。秋風一吹,湖面碧波蕩漾、蘆葦搖曳、水鳥齊飛。

“沙漠裡竟然還有綠洲!”

“這是青土湖,地處甘肅武威民勤縣境內,是阻隔騰格裡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的重要屏障。”隨行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誰能想到,這裡曾經黃沙遍地,湖邊村庄“沙上牆、驢上房、地撂荒”。

青土湖碧波蕩漾、蘆葦搖曳。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青土湖碧波蕩漾、蘆葦搖曳。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騰格裡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過去“民勤城,沒北門”。青土湖位於縣城北部,周邊分布著16個風沙口,是民勤綠洲北部最大沙源區和路徑區。

以水定綠、以水定林,水資源保護是民勤縣生態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土湖的水域面積曾達到400平方公裡,后來逐年縮小,直至完全干涸。近年來,為保障河西走廊東段生態安全,民勤縣積極治理青土湖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

“要做好地表水調度工作,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民勤縣水務局副局長王興斌向記者介紹,當地農業用水量大,近年來縣裡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改變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膜下滴灌技術應用面積逐年擴大,減少了農業灌溉用水總量。

通過生態輸水,並大量減少地下水開採,為青土湖水域面積的恢復奠定了基礎。“現在水域面積達到27.65平方公裡,形成127平方公裡的旱區濕地,地下水位回升至2.87米,全縣的節水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談及民勤縣近五年的變化,王興斌興奮地說。

“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宣傳標語。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宣傳標語。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民勤縣位於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帶”的關鍵位置,是捍衛河西走廊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兩大沙漠包圍下,防風固沙成為民勤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工作內容。

“東拓陣地、西筑堡壘、南護水源、北鎖風口、中保綠洲”,當地多措並舉,“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沙丘上布滿各類沙障。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沙丘上布滿各類沙障。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從青土湖一路向北,越過水草豐盈、野鴨嬉戲的蘆葦濕地,放眼遠眺,一望無際的沙地、沙丘上布滿了各類沙障。

“這種最小的草方格,主要用來固沙,減少沙粒移動﹔對面那種是高立式沙障,用來減緩風速,風速降下來,沙子就飛不起來了。”民勤縣湖區林業工作區站副站長王佳河指著各類沙障向記者介紹,以前遇到大風天氣時,沙粒被大風揚起,如今在多種措施的綜合治理下,“黃沙漫天飛”的情況越來越少。

實現有效治沙,需要因地制宜,選擇最合適的治理方法,民勤縣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的經驗。“這裡是試驗區,我們將多種材料進行對比,探索更高效、更節約的治理方式。”王佳河表示,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區,植被生長速度較快,可用麥草建立草方格﹔在地質條件較差的地區,植被生長困難,要建立壽命更長的尼龍網方格沙障,在植被未生長期間完成固沙任務。

“我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從家出發,七點鐘到達相應區域開始作業,指導壓沙工作,確保草方格面積、開溝深度達標。”日復一日,如今王佳河已參與治沙工作17年了。

令人振奮的是2025年,民勤縣完成環綠洲鎖邊林帶“最后一公裡”集中攻堅,歷史性實現綠洲外圍鎖邊林草帶閉環圍合,建成了一條總長380公裡、寬1—20公裡不等、總面積215萬畝,以楊樹、沙棗等喬木為骨架,以梭梭、沙拐棗等灌木為“厚度”的喬灌草相結合的綠色生態屏障。

一代又一代民勤人民不忘初心、接力傳承。目前民勤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61萬畝以上,工程固沙130萬畝,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萬畝以上,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青土湖水域廣闊。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青土湖水域廣闊。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在民勤,“大風一吹、沙滿天飛”的情景早已不復存在,如今的青土湖水域廣闊,周邊地區植被豐茂、沙障穩固,將兩大沙漠成功阻隔,這片沙漠綠洲又恢復了曾經的生機。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